□ 戴先任
鼓励孩子多喝汽水是为了回收易拉罐?要经常给老师倒开水……近日,淮安小学部分家长向媒体反映称,该校一年级课外读本上有许多不良引导内容。针对家长反映的问题,淮安小学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任何一本书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世界。
这一课外读本存在争议的地方还有不少。如读本中男主人公在打预防针时面对“穿着白色制服的护士小姐时,为了表现男生勇气,勇敢地脱下裤子,把屁股高高地翘着”;大姊姊教《论语》则有这样的描述:“只只喂只只,不只喂不只,四只也”“有盆子远方来,不易热乎”……
涉事儿童读物中的一些内容明显不妥,容易给心智尚不成熟、好奇心强的儿童造成误导。作为儿童阅读的重要“把关人”,学校应严把童书“质量关”,不能把问题童书请进课堂。
儿童读物存在内容、质量等问题并不鲜见,这暴露了野蛮生长的童书市场。数据显示,近年来童书市场迅猛发展。在数字化阅读的强力冲击下,传统出版社纷纷转向主要依靠纸质阅读的少儿出版市场,但一些出版社对于童书出版并不专业,就容易出现粗制滥造的情况。
童书市场良莠不齐、野蛮生长,各方“一拥而上”还只是表面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监管不力。而相关法律法规还并不完善,也让粗制滥造的童书出版有空子可钻。
对于童书质量问题,一方面要规范童书市场,比如推行童书分级阅读方案,什么年龄段的孩子适合阅读怎样的童书,要有严格的区分。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学校、家庭、图书馆等,也要形成合力,严把童书“质量关”,不给问题童书生存空间。
童书市场不能再成野蛮生长的“野孩子”“坏孩子”。规范童书市场,促进童书市场高质量发展,需要有严格而明确的标准,这样才能为少儿读物前行指出明确方向,而不至于因为“宽纵”而泛滥、粗制滥造,也不至于因“无底线严苛”让行业无所适从,扼制了少儿读物的创造力、生命力,影响了童书市场的健康发展。不能再让有毒、有害的问题童书制作出来并被端上广大儿童的精神餐桌、“成长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