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丽婷
乡村振兴大学堂里,50多名妇女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授玉米病虫害防治;家庭农场的院落里,妇女们围拢在一起学习手机直播带货;社区的“福嫂驿站”,20多名妇女围着家政老师学习收纳管理、育婴护理。
金秋时节,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两县四区调研,几天里强烈地感受到了当地妇女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创造新生活的热情。
“发展离不开妇女,发展要惠及包括妇女在内的全体人民。”近年来,秦皇岛市妇联围绕河北省妇联的安排部署,强基增效,注重发挥妇联执委、女能人、巾帼示范基地等“头雁领航”作用,团结引领广大妇女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创业创新、乡村振兴等巾帼行动,努力做时代的书写人、追梦的奋斗者。
向技术型新农民转变
在全国现代农业巾帼示范基地昌黎县嘉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一年一度的密集培训开始了,听课的100多人里有一多半是女性,她们正认真地做着笔记。东牛栏村妇女马旭霞告诉记者,“这些年我家种花生、马铃薯的技术都是在这里学到的。”
河北省妇女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代表、公司副总经理张璐介绍,每年围绕果蔬产前、产中、产后各时期,公司会邀请知名农业专家,为农民尤其是妇女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规模在100人以上的黄瓜、西红柿、马铃薯、甘蓝等专项技术培训便有10余次,线上线下服务种植户2万余人次,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目前,公司在园区种植,市场以及其他岗位安排妇女就业人数达5000人,带动10万户农户增收,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已辐射到周边15个县。
张璐说:“去年,公司在县妇联的指导下成立了4个‘妇女微家’。接下来,我们将利用好这个阵地,进一步提升公司员工和周边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昌黎县耿氏酒堡,女主人耿涛作为市妇联执委,同样率先在博凯葡萄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妇联组织。每年,耿涛都会邀请专家举办培训班,细致透彻地向合作社农户讲授葡萄栽培、葡萄酒工艺、葡萄酒文化等相关知识。耿涛说:“昌黎是中国酿酒葡萄之乡,虽说葡萄种植历史很悠久,但农民也需要与时俱进更新知识和技术。只有这样,才能长久地经营好葡萄产业。”
赋能农村妇女,秦皇岛市不仅依靠妇联组织、妇联执委、女带头人,还依托本地科研院所优势师资资源,全面提升农村妇女素质技能,使她们成为新时代新型农民。秦皇岛市妇联主席肖桂伶告诉记者,今年市妇联招募了100名女科技工作者、女科技特派员志愿者,与100个“妇字号”基地、龙头企业对接,开通了“巾帼科技创新助农助企直通车”,“零距离”技术指导、“点对点”进行实用技能培训,受益群众近万人。
“美美与共”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秦皇岛市卢龙县铁庄村绿佳家庭农场,“当家人”邢艳丽正在葡萄架下手把手教员工怎么拍视频、怎么在直播时与观众互动交流。
邢艳丽是一位“80后”,目前和父亲一起打理绿佳家庭农场。邢艳丽不断引进新的种植理念和销售模式,通过线上营销和线下采摘,使农场的葡萄和其他农产品远销西藏、云南、上海等地。目前,绿佳家庭农场葡萄种植规模近200亩,农场的鲜食葡萄品种稳定在26个。农场每年开展培训10余次,接受培训的妇女员工在100人以上,先后帮助200多名妇女解决了就业问题。
去年,在县妇联指导下,绿佳家庭农场建立了卢龙县创业“妇女微家”,今年被河北省妇联确定为省级特色“妇女微家”。“‘妇女微家’这个阵地好,我和姐妹们经常在一起交流学习,农村、农业是我们的舞台,我们一起在这里实现人生价值。”邢艳丽笑着说。
年轻人用新思维新技能为传统农业注入新活力,而昌黎县十里铺乡条子峪村62岁的秦桂秀,也在坚守与改变中助力着乡村振兴。
2015年乡村旅游初兴时,秦桂秀就办起了农家乐,搞起庭院采摘。经过几年的用心经营,她家的农家乐发展为民宿,每年经营保守能挣20万元。
“我家被评为河北省十佳美丽庭院,我也是‘妇女微家’的带头人。这些年,妇联帮助我发展起来,我得帮村里其他妇女吃上乡村旅游这碗饭,因为家家户户都富起来才是最好的!”一闲下来,秦桂秀就会传授村里妇女经营农家乐的心得,并带着她们参加民宿女管家管理厨艺技能大赛。今年,她在自家庭院张罗举办了“文明新风进万家”主题活动。
一方庭院,一个舞台。在北戴河新区,记者走进“省级百优美丽庭院”示范户韩香金家。门前屋后花香袭人,院内小菜园、小果园生机勃勃,亲子客房、情侣客房、农家大炕等特色房间在暑期天天爆满。热情的韩香金笑着对记者说:“如果家家户户庭院美了,村庄肯定也就变美丽了!”
这两年,北戴河新区妇联依托渔田小镇、阿那亚、蔚蓝海岸等丰厚文旅资源,引导妇女们经营民宿,发展庭院经济,一大批农村待业妇女获得了居家就业创业的本领。
乡村振兴,巾帼有我。秦皇岛市妇联引领妇女在庭院中做文章,助推产业发展、乡风文明,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创建美丽庭院381263个、精品庭院84999个。一个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不断涌现。
就业创业担当有为
今年以来,秦皇岛市妇联在全市社区建立59个“港城福嫂驿站”。5月23日,河北省巾帼家政示范基地、金管家高级家政职业培训学校进驻海港区天洋社区的“港城福嫂驿站”。
成立近5个月来,海港区妇联依托“金管家”在“港城福嫂驿站”组织养老护理、收纳整理、育婴及短视频带货等技能培训30多场,参训的社区妇女达1200多人,带动就业45人。
海港区妇联执委、“金管家”负责人瞿国红告诉记者:“接下来,我们和区妇联将一起开通‘家政大篷车’,送技能送岗位送信息下乡,搭建起社区需求和就业供给之间的最短桥梁。”
让更多的妇女姐妹能自立,有工做,能致富,是妇联关切的民生问题。走进山海关区妇联指导创立的美丽工坊,记者看到一名名残疾姐妹正低头专心编织。据介绍,美丽工坊集聚骨干会员100多名,已研发葫芦烙画、掐丝珐琅、非遗布老虎等产品20余种,带动60多名下岗、残疾等生活困难妇女实现居家就业,共销售手工制品3.5万多元。不久前,山海关区妇联带着美丽工坊特色产品亮相京津冀女企业家集会,被很多人收购收藏。
据介绍,为了让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秦皇岛市妇联今年还加大巾帼家政培训和妇女创业创新培训,举办各类培训活动426场,培训妇女17553人,输送京津就业3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