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深沉浸在那段风雨飘摇却激情澎湃的历史中,仿佛与百年前的先辈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初二(13)班 杨馥骏
周末,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北大红楼。这栋经历了百年风雨的红楼融合了东西方的建筑风格,墙上的红砖已然有些破旧,好似写尽了历史的沧桑,向世人娓娓道来那段纷乱年代中的永恒记忆与不朽之魂。
步入展厅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救亡图存”四个大字,刹那间我好像看到了那晦暗的时代,一群怀揣理想的人燃烧自我,组成一面红旗,向光明的未来前进。展馆内有多处复原场景,包括办公室、阅览室、五四游行筹备室、大讲堂等,让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氛围和环境,青年学子就是在这里学习先进思想,追求民主和科学。
印象最深刻的是位于二层的“五四运动”筹备室,里面有一张长条桌和几把椅子,桌上笔筒里放着毛笔,桌面铺满仿佛刚写好的宣传页,两侧墙上树立着很多已经写好标语的旗帜,看着这些,我内心也跟着激动起来,似乎看到百年前的青年学生彻夜忙碌,听到他们奋力呐喊,唤醒沉睡的国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并席卷全国,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青年蓬勃向上的力量。
三楼有一间教室,铺着深红的地板,窗外缕缕阳光洒了进来,正好落在了那一排一排的木质桌椅上。曾经,在这红砖红瓦的朴素的教学楼里,李大钊鼓励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陈独秀用《新青年》照亮了无数人的青春,胡适用白话文引领新文化运动……刘半农、鲁迅等文化大家,在这里各抒己见,思想与智慧在这里碰撞和融合,给黑暗的中国带来了黎明的曙光。
在北大红楼,我深深沉浸在那段风雨飘摇却激情澎湃的历史中,仿佛与百年前的先辈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们并未被掩埋在历史长河里,依旧向世人展示着当年的那份刚毅与顽强。爱国精神默默渗透在这一砖一瓦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崛起而奋斗。我们青少年更应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跑中,跑出我们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