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崔安琪
□ 孟小捷
一头利落的短发,说起话来柔声细语、温柔恬静,亲和力十足的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吴克瑾教授,让人一时间很难把她和手术台上手执柳叶刀坚毅果敢的外科领军人物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医生和患者永远一起成长”
吴克瑾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小囡”,当年怀着当一名好医生的梦想,她从百年名校上海中学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实习期间,一次夜里急诊被值班医生拉上手术台当“一助”的经历让她真切体会到了当医生的成就感和使命感,当时她就暗下决心,“外科是我不二的选择”。
外科住院医生承受的是魔鬼训练,“记不清有多少次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上了一天一夜的班之后继续奋战于手术台”,那种疲惫至今还让吴克瑾记忆犹新。正是一天天严苛的训练,练就了吴克瑾柔弱外表下的果敢和坚毅。
博士毕业后,导师建议她选择乳腺外科专业。起初她还有些不解,但多年实践下来,她越来越理解导师当年的指点。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这是一个庞大的需要帮助的群体,作为女医生,不仅可以用医疗技术救治患者,还可以感同身受带给病人更多的安慰和帮助。
当吴克瑾作为人才被引进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她知道命运之手已将自己未来的医学人生和一个个病人的喜怒哀乐紧紧牵系在了一起。
因为院区百年老建筑的屋顶呈现出耀眼的红色,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又被大家称为红房子医院。吴克瑾说,红色屋檐下有病人,也有医生,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医生和患者永远一起成长。
在吴克瑾看来,医生需要考虑的绝不仅仅是治疗疾病那么简单。“因为乳房是体表器官,所以手术过程中的切口选择是否合理、解剖层次是否清晰、修复对合是否整齐,每一步操作对病人来说都很重要。”吴克瑾解释道。
临床中还有一些患者是在孕期被诊断出乳腺癌的,以往碰到这种情况,很多患者会被迫选择终止妊娠后再接受治疗。吴克瑾不忍心看到准妈妈陷入痛苦的抉择,她悉心查阅了大量最前沿的医学文献,发现乳腺肿瘤治疗和妊娠并不矛盾。她带领多学科协作团队为妊娠期乳腺癌患者积极保驾护航,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兼顾了母亲的疗效和胎儿的安全。
这些年,全国各地的孕期乳癌患者慕名来红房子医院就诊,来时忧心忡忡,出院时不仅治好了肿瘤,还幸福地抱着在医院平安降生的孩子一起回家,这也成为红色屋檐下一幕幕动人的场景。
“无论怎样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目前,全球发达国家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到了90%,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达到了95.5%,吴克瑾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医院收治的更多是早期发现的病人以及规范的以外科手术为核心的综合处理。
为了强化乳腺癌的早期源头发现,这些年,吴克瑾带领团队以红房子医院为模板建立了城市化医疗单位内外相关部门联动的早期乳腺癌筛查体系,优化了机会性筛查流程,创建了上海市早期乳腺癌机会筛查示范基地,该基地也成为上海市和全国乳腺癌筛查与防治培训基地。
此外,吴克瑾还带领团队设计研发了“年轻乳腺癌患者生育力保存决策辅助工具”,帮助病人冷静而理性地思考自己未来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在吴克瑾看来,肿瘤是全身性的疾病,面对居高不下的乳腺癌发病率,医生不能仅仅满足于当一名手术匠,还要打开视野,追踪前沿,做好学科交叉和跨界,其中就包括基础科研以及对患者全人全程的健康教育和管理。对医生来说,这些工作“一个都不能少”。
近年来,吴克瑾主任带领团队牵头执笔完成了首部《中国妊娠期与哺乳期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和《中国育龄期乳腺癌病人保存生育力临床实践指南》,牵头构建了育龄期早期乳腺癌患者保存生育力多学科诊疗模式并加以推广。吴克瑾说,她最大的期望就是“治疗成功的患者能重回正常轨道,在各个领域里继续自己美丽精彩的人生”。
业余时间,喜欢跨界的吴克瑾读书广泛。眼下,她案头就放着一本《黄帝内经》。她认为“中西医要打通了来看,只要能够帮助到患者,都应该拿来尝试”。吴克瑾本人不仅拿到了中西医结合的注册医生资格,不久前她还当选了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乳腺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看过了那么多肿瘤病人,吴克瑾深知良好的情绪对于身体的重要性。作为科室主任,她总是鼓励团队要快乐地工作,幸福地生活。
对吴克瑾来说,她的“幸福”就是做完手术告知患者家属“手术很成功”时,患者家人向她投来的喜悦而感激的眼神;是成功治疗的患者当了母亲后专程给她送来的喜蛋;是疫情期间坚持出诊治疗后,病人及家属临走时的感谢……每每想到这些,吴克瑾就会觉得“此生做一名被患者认可的医生,无论怎样的付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