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档案 ·
谭钦之,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总工会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2021年获评“湖南省最美娘家人”。10多年来,她指导企业单独签订工资集体协议达1500多份,涉及职工8万余人,累计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近1000家,覆盖女职工3.5万人。
今年中国工会十八大期间,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总工会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谭钦之作为代表吸引了不少媒体的关注。工资集体协商包括哪些内容?其难点在哪里?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如何在其中发挥有效作用?带着这些好奇,记者敲开了谭钦之在代表团驻地的房间。
“作为一名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集体协商成为一种工作方法、工作习惯。当职工有困难解决不了,首先去找工会或者跟企业坐下来面对面协商,而不是一出现劳资纠纷,就‘拍桌子’、找劳动仲裁甚至诉讼,让劳动关系更紧张。”说起自己的工作职责,谭钦之开门见山。
2009年,谭钦之入职芙蓉区总工会。十余年耕耘基层,其中既有攻坚克难的决心,也有基于企业负责人观念变化的感慨,亦有源于成就感的喜悦。
“最初开展这项工作时,每次去企业,只有前台接待我。”即使见到老板,“一听到‘工资’二字,对方就很抗拒、很敏感”。
“只有在企业有意愿、职工有要求的前提下,我们的协商工作才能顺利进行。”为把准工资集体协商脉搏,谭钦之全身心扎入基层,奔走于企业与职工之间走访调研、上门座谈,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预判,宣传集体协商工作及相关政策,为开展好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不懈努力催生了“质变”。“最初是上门指导多、企业参与少,现在则是需求成倍增长,企业愿意参与其中。”谭钦之告诉记者,“不断有企业主动找上门,提出想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等,请我们上门指导。有的企业甚至疫情期间坚持工资集体协商,不裁员不降薪,这在工作开展之初是不敢想象的”。
从业多年,谭钦之也得出经验,“集体协商工作不能着急,不能一刀切、不能急于什么都协商到位,你做不到,企业也承受不住”。
为此,她在求“变”中摸索路径。如果工资协商不下来,那就协商点别的,比如给员工宿舍增加几台空调、洗衣机,提升职工幸福感;食堂伙食标准提高几块钱,让职工吃得更好;增加一些健身器材、活动室,丰富职工业余生活;搞几场技能竞赛,表彰优秀者,激发职工干劲儿……
“不一定只协商工资,一切和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我们都可以协商”的工作理念,让集体协商之路越走越宽、范围越来越广。
令她欣慰的是,越来越多企业家开始注重“家文化”,把员工当作家人。“如果‘家’里出了矛盾,我们往往都是心平气和地坐下来一起协商解决。企业家的这种转变,说明他们愿意让员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跟职工共享企业发展红利。”
工作至今,谭钦之已指导企业单独签订工资集体协议达1500多份,涉及职工8万余人,累计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近1000家,覆盖女职工3.5万人。
“我们在指导企业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合同的同时,会将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一并签订,落实女职工的四期保护。有的企业甚至还落实了女职工的经期护理费。”在谭钦之看来,这些都是企业在工会指导下所带来的进步。
在工会,谭钦之还肩负着女职工工作。着眼女职工素质提升,她坚持每年在各级工会举办“女职工素质教育大讲堂”活动,开设女性健康教育流动课堂,聘请专家教授为基层女职工免费授课100多场,惠及两万多名女职工,并在全区有条件的基层工会建起50多家母婴关爱室。
目前,工资集体协商在当地规模企业已卓有成效,但在小微企业中覆盖率不高。“这是个难点,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谭钦之表示,接下来要努力提高小微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覆盖率,以和谐劳动关系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