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爱生活周刊 时尚 PDF版下载

栏目:生活发现

版面: 爱生活周刊 时尚

岁岁重阳,敬老、爱老、感恩——

重阳节不忘老传统敬老消费彰显新活力


    大数据显示,今年重阳节相关消费中,不同年龄的用户在重阳节前夕的消费存在很大差异。35岁以下的用户更喜欢购买黄金饰品送给老人;36~55岁之间的人群则倾向于购买医药和传统滋补品以尽孝心;56岁以上的老年用户更喜欢购买保健、娱乐相关产品。另外,有意思的是,老年人比年轻人更爱买书,老年人购买图书比例高于京东平均水平40%。

    ■ 张峥

    再过几天,10月23日即阴历的九月初九是我国民间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由来已久,“九”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称“重阳”。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所以把这天定为重阳节。

    “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重阳节传承千年,在2012年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在法律上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作为老年节,并于2013年7月1日起实施。因此重阳节这天又是“敬老日”“敬老节”。这一节日的设立,可谓是重阳节文化价值的现代体现。

    重阳习俗: 赏菊、吃糕、登高、祭祖

    自魏晋以来重阳气氛日渐浓郁,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吃重阳糕。

    赏菊、饮菊花酒。金秋九月,秋菊傲霜,菊花的品性独特,菊也成了生命力的象征。据说老北京古时的文人墨客重阳节纷纷赴天宁寺、景山公园、中山公园的唐花坞等处赏菊观景。清·李静山《增补都门杂咏》曾有诗曰:“天宁寺里好楼台,每到深秋菊又开,赢得倾城车马动,看花犹带玉人来。”

    菊花酒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认为它有清热解毒、明目祛风、平肝舒肺、益阴滋肾的药用价值。因此,重阳节一直保留着饮菊花酒的习俗。

    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录了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宋人以菊花、茱萸泡酒,名茱萸为“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认为借此二物,可消“阳九之厄”。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吃糕。据史料记载,吃糕源于“登高”的“高”,“糕”字与“高”同音,象征“步步登高”“步步高升”之寓意。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外形上也没有固定的形态,较为随意。人们买回花糕供于佛堂、祠堂或作为礼品馈赠亲友。

    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除了重阳糕,因“羊”与“阳”同音,暗合“重阳”之意,因此很多地方都有重阳节吃羊肉的习俗。

    登高。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故又叫“登高节”。重阳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时节,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俗事象。金秋时节天高气爽,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所以每到九九重阳这一日,各地都有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的活动,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祭祖。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一带至今仍盛行,人们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无论是祭祖活动还是登高远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

    重阳爱心消费:彰显银发

    一族时尚新活力

    重阳节,很多人会提前给家里的老人准备礼物、安排活动,表达孝心。银发经济升级撞上孝心经济比拼,老年产品的消费市场潜力再次凸显。近日,几家电商平台公布了重阳节相关消费的大数据。

    年轻人爱送黄金,中年人爱送滋补品。大数据显示,今年重阳节相关消费中,不同年龄阶层的用户在重阳节前夕的消费存在很大差异。35岁以下的用户更喜欢购买黄金饰品送给老人;36~55岁之间的人群则倾向于购买医药和传统滋补品以尽孝心;56岁以上的老年用户更喜欢购买保健、娱乐相关产品。另外,有意思的是,老年人比年轻人更爱买书,老年人购买图书比例高于京东平均水平40%。

    广场舞装备升级,练功服销量激增。老年人爱读书也爱娱乐。数据显示:重阳节前,广场舞老人的练功服销量同比增长89%,销量前三城市为广州、深圳、无锡;而广场舞鞋销量同比增长118%,买家聚集在郑州、北京、哈尔滨三地;户外音响销量同比增长132%,销售最火的城市依次为:南京、江苏泰州和上海。

    健康类产品领跑重阳节孝心经济。健康类产品同样领跑重阳节孝心经济。数据显示:重阳节前,保健器材的销量较往年同期增长150%以上。其中,按摩椅、足疗仪等保健产品销量暴增,电子血压计、便携血糖仪两类功能产品销量较平时翻了一番。同时,保健品、膳食补充剂的销量也大幅增加。

    追求健康时尚,中老年人消费亮点频出。追求健康的同时也追求时尚,这成了中老年人消费的新亮点。数据显示,“银发一族”不但懂网购、爱旅游,也愿意在中高端体检和医疗美容上花钱。10月1日至3日,去体检机构进行全面检查的40岁以上中老年消费者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近两倍;去医疗美容机构进行口腔护理、医美手术的中老年人也比去年同期增长近两倍。

    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习俗,重阳的节日意义还在于敬老、爱老、感恩。岁月从指缝间悄然流过,落在爸爸妈妈的发丝中,爷爷奶奶的笑纹里,雕刻出岁月的痕迹。借着节日的缘由,给家里的长辈打一通电话吧,陪他们唠唠家常,聊聊从前,嘴上不停,心里也是暖的。

    相关链接

    九九重阳到 养生须有道

    由于重阳节时令逐渐进入深秋,中医认为,秋天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阳气逐渐衰退,气候逐渐转凉,是老年人易发病的时令,因而这个时期做好保健养生的工作尤为重要。

    饮食调节,预防秋燥。肺五行属金,秋天五行亦属金,故有肺主秋天一说。秋季主要病邪是燥邪,燥易伤肺,呼吸系统发病率增高。应对秋燥可采取润燥的办法,饮食宜清淡为主,少吃过于油腻、甘甜、辛辣之品,多饮开水、淡茶、豆浆、牛奶等饮料,还应适当多吃些番薯、玉米、青菜、柿子、蜂蜜、黑木耳、银耳、百合、香蕉、橄榄、葡萄、梨、核桃、芝麻、红枣等润燥之品。

    起居调节,避免感冒。重阳节前后,温差变化较大,常有冷空气侵袭,此时需要及时添衣保暖,预防感冒。早睡早起,适当午睡。据调查,每天午睡半小时,可减少30%患冠心病的可能性。

    适度运动,保持身心健康。重阳时节,深秋已至,草叶枯落,花木凋谢。一些老年人则会生出凄凉、垂暮之感,进而可能出现情绪忧郁、烦躁等。此时可带着老年人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特别是登高,一来顺应重阳节的习俗,二来可强身健体。

    适度的登高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还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若是登高的同时还能赏菊,效果更佳。菊花气味清新,多闻菊花的芳香,有醒神的功效;饮用菊花泡出的茶水,不仅可欣赏菊花特有的清香,且可去火、养肝明目。(六月)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