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提示 ·
落实党中央部署,依据妇联章程定期召开中国妇女代表大会,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贯彻到妇女工作和广大妇女群众中,是党领导妇女运动、发展妇女事业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全国亿万妇女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大会报告是妇代会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纲领性文件,凝结着过往工作的重要成就和宝贵经验,蕴含着未来发展的科学谋划和生动图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运动的史册上,历次全国妇代会报告都成为承载着党中央重托和广大妇女期待、镌刻着时代印记和中国妇女集体记忆的宝贵文献。
■ 姜秀花 蔡双喜
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全国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会,是妇联组织的最高领导机构。落实党中央部署,依据妇联章程定期召开中国妇女代表大会,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贯彻到妇女工作和广大妇女群众中,是党领导妇女运动、发展妇女事业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全国亿万妇女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大会报告是妇代会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纲领性文件,凝结着过往工作的重要成就和宝贵经验,蕴含着未来发展的科学谋划和生动图景。所以起草和审议通过一个好报告,历来是筹备开好妇代会的重中之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运动的史册上,历次全国妇代会报告都成为承载着党中央重托和广大妇女期待、镌刻着时代印记和中国妇女集体记忆的宝贵文献。
历次全国妇代会报告重点略述
——1949年3月24日至4月3日,中国妇女一大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召开。时任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委会主任蔡畅致开幕词并作《世界民主妇女运动的现状及其任务的报告》。时任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委会副主任邓颖超作《中国妇女运动当前的方针任务的报告》。报告制定了中国妇女运动总任务,即把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进行到底,完全肃清国民党反动残余势力,建设统一的人民民主共和国,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将妇女积极参与恢复与发展生产作为解放区妇女运动头等重要的中心任务;提出要教育妇女树立“劳动光荣”的新观念,在建设新社会过程中推进妇女事业并保障妇女权益。
——1953年4月15日至23日,中国妇女二大在北京召开。时任全国民主妇联副主席邓颖超代表全国民主妇联第一届执行委员会作题为《四年来中国妇女运动的基本总结和今后任务》的报告。报告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妇女运动的主要经验,并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精神,确立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妇女运动的中心任务是大力发动和组织广大妇女群众参加工农业生产和祖国各方面的建设。报告提出必须继续贯彻男女平等权利的政策,打破对妇女的封建束缚,使妇女在实际上取得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1957年9月9日至20日,中国妇女三大在北京召开。时任全国民主妇联副主席章蕴代表全国民主妇联第二届执行委员会作题为《勤俭建国、勤俭持家,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报告。报告强调,只有跟共产党走社会主义的道路,才是妇女解放的唯一道路。提出全国各族妇女的总任务是继续建成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一切力量来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可能迅速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是全国妇女的最高利益所在。报告将“勤俭建国、勤俭持家,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确立为妇女运动的根本方针。
——1978年9月8日至17日,中国妇女四大在北京召开。时任全国妇联副主任康克清代表全国妇联第三届执行委员会作题为《新时期中国妇女运动的崇高任务》的报告。报告明确了中国妇女运动的任务,提出党确定的在20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任务,就是新时期中国妇女的崇高任务,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妇女实现彻底解放的根本途径。大会向全国妇女发出了“四个现代化需要妇女,妇女需要四个现代化”的号召,鼓励妇女积极为四化建设作贡献。
——1983年9月2日至12日,中国妇女五大在北京召开。时任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代表全国妇联第四届执行委员会作题为《奋发自强,开创妇女运动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妇女工作的方针是坚决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抚育、培养、教育儿童少年健康成长,充分发挥妇女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的重大作用。报告还提出了大力加强和改进妇联工作的具体要求。
——1988年9月1日至6日,中国妇女六大在北京召开。时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帼英代表全国妇联第五届执行委员会作题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为夺取改革攻坚阶段的胜利建功立业》的报告。报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妇女运动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妇女运动,从社会发展中求妇女解放。现阶段中国妇女运动的总任务是: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各族各界妇女团结起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全面提高素质,积极投身改革和建设,为夺取改革攻坚阶段的胜利,促进妇女的进一步解放而奋斗。为适应新形势对妇女提出的新要求,大会向全国妇女发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号召。
——1993年9月1日至6日,中国妇女七大在北京召开。时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启璪代表全国妇联第六届执行委员会作题为《全国妇女团结起来,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的报告。报告明确提出20世纪90年代妇女运动的方针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广泛动员妇女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大力提高妇女素质,依法维护妇女权益,全面提高妇女地位,以行动谋取平等和发展。妇女运动的任务是:发动妇女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大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教育妇女继续发扬“四有”“四自”精神,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强化维权工作,推动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全面实施;做好儿童工作,促进儿童少年健康成长;为促进祖国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顺利召开多作贡献。大会号召全国妇女团结起来,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
——1998年8月31日至9月5日,中国妇女八大在北京召开。时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顾秀莲代表全国妇联第七届执行委员会作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团结动员各族各界妇女为实现我国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的报告。报告明确提出跨世纪妇女运动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弘扬“四有”“四自”精神,团结动员广大妇女全面参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促进妇女的发展,为实现我国跨世纪的宏伟目标作贡献。报告提出到2010年妇女发展的总目标是: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一步贯彻落实;妇女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妇女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家庭中的平等权利进一步实现;妇女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在广泛参与中实现妇女的全面进步。
——2003年8月22日至26日,中国妇女九大在北京召开。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副主席顾秀莲在会上作题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动员全国各族各界妇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工作报告。报告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发出“创造新岗位、创造新业绩、创造新生活”的号召。报告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21世纪前20年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妇女儿童发展环境得到全面优化;妇女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领域的平等权利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性别平等意识在全社会日益深入人心;妇女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
——2008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国妇女十大在北京召开。时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晴宜在会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动员全国各族各界妇女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工作报告。报告向广大妇女提出“共促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会,共创美好生活”的号召。报告提出今后五年妇女发展的目标:妇女的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在经济、政治、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各项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一步落实,妇女发展环境更为优化。
——2013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国妇女十一大在北京举行。时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代表全国妇联第十届执行委员会作了题为《高举旗帜、凝心聚力、团结动员各族各界妇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号召全国各族各界妇女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巾帼建新功、共筑中国梦,做无愧于伟大时代的新女性。报告明确了未来五年妇联工作的总体思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更加坚决地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更加牢固地把握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的主线,更加自觉地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群众,更加尽责地履行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的基本职能,更加有力地推动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实施,团结动员广大妇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报告还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妇联组织自身建设,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妇联组织。
——2018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中国妇女十二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晓薇代表全国妇联第十一届执行委员会作了题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团结动员各族各界妇女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工作报告。报告深刻阐述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妇女工作新实践、贯彻习近平关于妇女和妇女工作的重要论述的根本要求;发出“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号召;提出新时代妇联工作的要求与任务:第一,增强政治性,更好担负起引导妇女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为党夯实执政的妇女群众基础。第二,增强先进性,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主线,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贡献巾帼力量。第三,增强群众性,认真履行依法维权和服务妇女的重要职能,为党凝聚妇女人心。报告还提出了新时代妇联组织改革的目标与方向。
——2023年10月23日至26日,中国妇女十三大在北京召开。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黄晓薇代表全国妇联第十二届执行委员会作了题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动员引领广大妇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明确提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中国妇女事业新航程,全面、学习、把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提出从深刻把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刻把握中国妇女运动的时代主题等八个方面,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做好深化内化转化工作,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报告旗帜鲜明亮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的巾帼使命,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发出“跟党奋进新征程 巾帼建功新时代”的号召;提出在新的赶考路上全面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赋予巾帼建功系列活动新内涵、推进高水平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等六个方面,推动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报告还提出继续推进妇联改革向纵深发展,不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锻造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妇联组织。
领会把握历次全国妇代会报告的深刻内涵
尽管时代迁延变化、党的中心任务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妇女与时俱进的发展诉求等,赋予历次全国妇代会不同的时代使命和任务要求,但妇代会报告所特有的政治性、思想性、时代性、指导性等特征,是我们深刻体会其所承载使命与任务之变与不变的基础。
充分体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首要原则。把广大妇女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听党话、跟党走,这是开展党的妇女工作最根本的政治原则,是妇联组织的优良传统和最大优势,也是历次妇代会最鲜明的政治性特征。因此,在历次党代会报告中,通过不同时期的团结、教育、宣传、动员、引领等话语表达,引导妇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筑牢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充分体现了妇联组织和妇联工作的政治站位、政治定位和政治属性。
充分体现妇女发展目标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妇女的前途命运始终同党的前途命运、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广大妇女和家庭对解放、发展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只有根植于党的使命任务、植根于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中才能得到根本实现。历次妇代会报告都围绕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紧扣时代主题,确定妇女事业和妇联工作的主题和方向,尊重和调动广大妇女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鲜明提出妇女与时代要求相一致的使命任务,引导妇女自觉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在促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历史伟业中实现自身的解放、发展与进步,成就出彩人生。
充分体现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体现在妇女领域,就是要把实现男女平等、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战略,推动妇女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让广大妇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建美好生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不断释放出巨大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动员力。历次妇代会报告始终坚持我党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立足代表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基本职能,坚持男女平等宪法原则和基本国策,在妇女需要时站出来说话、顶上去维权、沉下去服务,依法依规为妇女发展扫清障碍、营造环境、创造条件;坚持把联系和服务妇女作为工作生命线,关心关爱困难妇女,帮助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妇女。
充分体现妇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全国妇联成立后,使中国妇女运动建立在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妇女工作在党的领导下朝着组织化、群众化方向发展。妇联组织作为党开展妇女群众工作的群团组织,只有把桥梁建得更牢固,纽带系得更紧密,把党的声音传达落实到妇女中,把妇女的需求反映给党和政府,才能真正把妇女组织起来、力量凝聚起来,充分发挥妇女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的重要作用。历次妇代会报告始终以不断加强自身改革和建设为动力,不断提升引领服务联系能力,把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作为强化组织体系和组织文化的重要目标,让党的领导通过妇联组织具体而深入地落实到妇女群众中去,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妇女身边,夯实党执政的妇女群众基础。
10月23日开幕的中国妇女十三大,是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召开的一次巾帼盛会,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重托,寄托着亿万妇女的期盼,对于各级妇联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广大妇女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聚巾帼之力、汇集巾帼之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意义重大而深远,必将在党领导中国妇女运动的历史上竖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姜秀花为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蔡双喜为中国妇女报社编委、理论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