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中国妇女十三大特刊 风采 PDF版下载

版面: 中国妇女十三大特刊 风采

关爱特殊儿童,妇女代表在行动


    陈榕

    贾秀芳

    曹耀丹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邵伟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李熙爽

    在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中,有这样一个群体:她们是脑瘫儿童的“爱心妈妈”,是孤独症儿童的“贴心朋友”,是困境儿童的“心理辅导员”。她们用行动播撒爱的种子,用骄人的成绩告诉我们,关爱特殊儿童,妇女代表一直在行动。

    为脑瘫儿童托起希望之光

    贾秀芳是黑龙江代表团的一名代表。2012年,身为民营企业家的她被一场以脑瘫儿童为主角的特殊演出深深地触动了。演出结束后,她了解到脑瘫儿童及其家庭面临的种种困难,便下定决心帮助他们。脑瘫儿童康复的费用非常高昂,一般家庭很难承受。于是,建立一个免费康复医院的想法在贾秀芳脑中扎了根。

    此后,贾秀芳先后成立了3家脑瘫患儿康复中心,购置专业康复设备,聘请专业康复师、文化老师免费为脑瘫儿童进行康复治疗和心理疏导。康复中心成立以来,相继接收300多名儿童,目前已有百余名儿童能够脱离轮椅依靠辅助器具行走,有20多名儿童进入正常学校就读,一个个家庭也因孩子们的康复迎来了新生活。

    贾秀芳说,在助力脑瘫儿童康复的道路上,离不开各级妇联组织的支持。“在黑龙江省妇联的号召下,我们共同发起了‘爱心护学’及‘衣缘助力’等爱心项目,用行动帮助更多的妇女儿童。疫情期间,我还与妇联组织共同参与防疫攻坚战,为一线志愿者和百姓送去防疫物资……”

    “代表身份是荣耀也是责任。”贾秀芳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我将认真履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推进脑瘫儿童康复服务,续写新时代巾帼荣光。”

    “星星的孩子”需要更专业的帮助

    人们称孤独症儿童为“星星的孩子”,湖南代表团的陈榕代表就是一名孤独症孩子的母亲,为了给孩子做康复训练,陈榕放弃曾经红火的服装生意,联合几名患儿家长创立康复中心。她创办的星语林康复中心是为孤独症、智力障碍、发育迟缓、脑瘫等特需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康复服务的民办非营利机构。10余年来,康复中心围绕“儿童康教”“儿童养护”“心理健康服务”“家长赋能”“融合教育”“社会倡导”等领域,已为1000多名特需儿童和家庭提供良好的服务。“这些年,我一直坚持在一线工作,深切感受到,残障孩子及其家庭的不易,特别感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妇联组织对我们的支持和关心。”陈榕对记者说。

    陈榕专注于特殊儿童群体教育,在做好康复训练、特殊教育等专业服务的同时,也开展特殊人群矛盾问题化解工作,通过链接更多社会资源,全力助推特殊儿童独立生活、融入社会。

    “作为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我希望能传递对孤独症群体的关爱,让更多的人能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就业。”陈榕说。

    守护困境儿童心理健康

    近年来,重庆市长寿区妇联与教委联合成立了长寿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建了一支以心理健康教师为核心、德育工作者为骨干的家庭教育讲师团队,重庆代表团的曹耀丹代表正是其中一员。

    曹耀丹告诉记者,讲师团的成员们经常利用假期共同学习、研讨,整理出适合当地家庭教育的内容,开展15次家长课与4次亲子互动课。课程基于塞利格曼幸福五要素理论,将积极心理学与中华传统文化、重庆本土文化相结合,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结合,让家长们听得懂、用得来、接受度高。指导中心通过“1+3+N”工作模式(1即1名困境儿童,3即1名“爱心妈妈”、1名班主任老师或任课老师、1名属地街镇驻村干部,“N”即拓展社会力量)组成专班帮扶队伍开展工作。

    “在长寿区妇联的支持下,我们用培训讲座、个体辅导、团体活动等方式,帮助困境儿童学习沟通与情绪纾解。以互动的形式、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案例,教导孩子们要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教会孩子们调节情绪、强化快乐的方法,引导困境儿童成为自尊、自爱、自信的人。”曹耀丹介绍,她们还采用专业心理量表,面向困境儿童开展心理测评和心理筛查,摸清其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帮助孩子们打开“心”门。

    身为妇女代表,曹耀丹表示,自己将持续关注困境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将更专业的服务引入困境儿童当中,为需要帮助的孩子提供心理疏导与陪伴。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