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持续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营造儿童健康成长环境……”中国妇女十三大报告中关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论述引起了代表们的极大关注。近年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在各地吹响号角,从“一米视角”构建全方位呵护儿童成长的空间,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出了新思路、新视角。
适儿化改造“各地花开”
河北代表团段秀丽代表向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解读《保定市儿童友好公共空间规划指引》时表示:“我们通过全市统筹规划、全域系统推进、全员共建共享,找准小切口,对街区、公园、社区、学校等进行适儿化改造。全市69个城中村、509个老旧小区均打造儿童活动微空间,四级公园均有儿童友好元素。”
湖北代表团魏静代表提出,适儿化改造要俯下身,发现、倾听、尊重儿童心声。“武汉市从顶层设计就充分重视儿童友好城市空间建设,结合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着力打造了一批有武汉特色的儿童友好空间。”
儿童维权站点、VR体验区、国学讲堂……四川省成都市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已实现50%覆盖。四川代表团谭学军代表表示,建筑、设施改造前要调研儿童主题设计,在形式、内涵上深入诠释“儿童优先”理念。
“要在细节中体现为孩子着想的友善感。”陕西代表团薛林莉代表同样认为,适儿化设计的“软环境”要体现“绣花功夫”,在设计中融入科学知识、文化传承等教育元素,寓教于乐。
如何探索出有场地、有设施、有活动的规范化“儿童之家”建设路径? 重庆代表团吴莉代表介绍了“璧山特色”。“我们从阵地建设、日常管理、服务功能三方面着手,合力构建儿童工作‘金三角’。同时还组建了儿童之家家长委员会、儿童委员会,实现‘我的地盘我做主’的亲子共建共管模式,很受娃娃们欢迎。”
体验式关爱联动全社会资源
在代表们的热议中,“实践”“体验”“调研”是高频词。
今年4月,广东省佛山市正式成为国家第二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地,广东代表团甘绮霞代表干劲十足地表示,佛山市妇联将联合各部门全力打造“儿童成长幸福乐园”,在“小当家”“小卫士”“小先锋”活动中开展烹饪、军营生活、农田插秧等互动型实践,将教育生活化、情景化融为一体,推动儿童全面均衡发展。
仔细研读大会报告,内蒙古自治区代表团山丹代表介绍,鄂尔多斯市开展的“红领巾小课堂”、儿童议事会等爱国主义主题宣教,不仅丰富了儿童文体活动,还推动了儿童全方位参与城市发展。
山西代表团宋丽云代表也认为,亲子阅读、云课堂等服务,充分激发了儿童参与城市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品牌建设彰显特色定位
以“兰”字及“黄河”“中山桥”“玫瑰”为核心创意,契合兰州新时代人文精神的儿童友好城市标识在甘肃代表团肖迎珺代表手中闪亮耀眼。“logo的设计以儿童友好‘一盘棋’理念,布局九大领域友好空间建设。”她说,兰州市坚持‘一米高度’,全域一体推进,用心探索有童心、童趣,更有童育的“兰州路径”。
一张漫画、一副笑颜,城市“颜值”勾勒儿童友好图景的背后,是建设者践行的初心理念。
重庆代表团叶梅代表提出,与自然环境结合,凸显地域特点,是重庆市渝中区创建儿童友好城市的特点。下一步,她们将锚定“儿童友好,渝中更美好”愿景,精细布局儿童友好城市生态样板。
安徽代表团束红英代表向记者展示了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科普教育基地等现场照片。她说,以“科技+”为底色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获得了科大讯飞、中科离子医学中心等高新企业支持,助力儿童智慧教育场景落地,赋能儿童全面发展。
(统稿:徐阳晨 采写:党柏峰袁鹏 王永钦周丽婷姚鹏 张凌漪林志文 姜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