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党柏峰 王永钦 吴军华
金秋十月,备受瞩目的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拉开帷幕。
10月22日上午,有着共同“丝绸之路”文化背景的陕西、内蒙古、福建三省区妇联主席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重要讲话精神,本着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履行引领服务联系职能,共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形成陕西、福建、内蒙古妇女交流合作新格局进行了深入交流。
近年来,陕西、内蒙古、福建三省区妇联紧抓“一带一路”倡议新机遇,立足各自独特优势,积极将妇女民间外交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搭建中外妇女民心相通的友谊桥梁,推动妇女事业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为推动全球妇女事业发展与合作贡献力量。
陕西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十年来,陕西省妇联以“指尖上的丝绸之路”中外妇女民间交流品牌为工作抓手,先后承办了二十国集团妇女会议、百名女外交官看中国等多项重要外事交流活动,举办了六届丝绸之路女性创新设计大赛、一届国际手工艺与家庭服务业展览会等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
此外,陕西省妇联组织陕西各界优秀妇女走进丝路沿线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互访,与法国爱和组织、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全尼泊尔妇女协会等境外组织机构联建15个“丝绸之路妇女之家”,累计争取多个国际机构资金近7亿元,打造女性青年就业项目、乡村女童与科技教育项目等品牌项目,惠及妇女儿童数百万人。
草原丝绸之路东部中心地带在内蒙古地区。近年来,内蒙古妇联主动融入国家和自治区向北开放大局,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目标,以发挥地域优势为依托,加强与蒙俄等国际妇女组织的联系。
今年9月,内蒙古妇联借第四届中蒙博览会的东风,举办了“丝路绣梦·北疆巾慧”主题交流活动,并和蒙古国妇女组织签订友好合作备忘录,强化民间交往交流交融,明确了将在妇女手工、妇女教育、创业就业等方面进行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两国在家庭间的互访、赴蒙古国开展义诊、培训儿童眼科医生、培训“两癌”筛查医护人员、妇女手工项目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搭建起中蒙民心相通之桥。
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十年来,福建省妇联聚焦互联互通主线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传承弘扬丝路精神,凝聚八闽巾帼力量,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中积极彰显妇联担当、展现妇女作为。
福建省妇联首次承办中国—中亚妇女发展论坛,积极参与丝路妇女论坛、中非妇女论坛,广泛组织廖红等科技女性分享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福建经验,支持林冬梅等女科技特派员将菌草技术推广到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支持66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2000多名妇女官员能力建设。福建与丝路沿线各国妇女民间交流合作不断深化,福建妇女在全球减贫事业中的贡献度持续提升,妇女儿童领域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增强。
三省区妇联基于共性的历史文化渊源,经过友好协商,初步达成交流合作框架共识,充分发挥三地区位优势,共同举办“巾帼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携手行等活动,通过追寻巾帼足迹、赓续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团结引领三地妇女奋进新时代、建功新征程;充分发挥三地红色文化优势,通过座谈交流、文化互动、参观学习等讲好巾帼红色故事;开展三地“最美家庭”互学互鉴交流、红色家风教育基地学习交流展示活动,弘扬文明新风尚,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团结引领三地妇女积极参与中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坚持团结互信,深化文明互鉴,发挥独特作用,激发妇女潜能,加强妇女在减贫、健康、教育等领域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平等对话,推动广大妇女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共建共享一个对所有妇女、对所有人更加美好的世界。”三省区妇联共同表示,将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妇女手工文创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积极组织三地妇女手工制作技艺交流,共享各类展会资源和销售渠道。三地联动开展妇女民间交流与合作,必将更好地推动丝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妇女加深友谊、互学互鉴、增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