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婷
“上学前吸一口,下课后吸一口”。继萝卜刀之后,近期,一种名为“鼻吸能量棒”的东西在学生中流行开来。其外形像一根棒状的塑料管,里面多是樟脑、薄荷等成分。虽然商家宣称此类产品“纯净无毒”,但不少家长还是担忧里面的成分是否会对孩子健康造成危害。有家长在社交平台表示,现在学生之间很流行“鼻吸能量棒”,“有的学生已经上瘾,离都离不开”。
事实上,对于正处在身心健康关键期的中小学生而言,“鼻吸能量棒”的危害并不少。有专家表示,将“鼻吸能量棒”插进鼻孔里,“会破坏鼻黏膜”;一些地方的禁毒办发文称,鼻吸上瘾这个动作,可能降低青少年“对毒品的防范心理”;另有专家指出,过量使用“鼻吸棒”中的樟脑和薄荷,“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肝脏损伤、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
“鼻吸能量棒”在学生中的流行,引人担忧,也不禁让人思考,缘何如此?细细想来,首先是学生间的无意识模仿,其次少不了短视频平台相关视频的“推波助澜”,再次是一些商家的虚假宣传和学生购买时的“畅通无阻”。
针对学生间的无意识模仿,家长和孩子应提高警惕,学校要禁止“鼻吸能量棒”入校,做好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鼻吸能量棒”上瘾后危害的认知。而对于相关视频的流行,如今在某短视频平台搜索“鼻吸能量棒”,会发现已有“非正规医疗产品”的提醒字样,其他视频平台也应如此跟进。然而,在一些网购平台,搜索“鼻吸能量棒”等关键词时,仍有不少链接的标题有“学生防困”等字样。对此,相关平台应及时介入,对此类商家进行提醒或将商品进行下架处理,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
此外,还需追问的是,为何这么多孩子需要提神醒脑?是学业压力过大,或是睡眠不够,抑或是课外活动较少的原因?对于最后一点,不禁让人联想到近日引发众多家长共鸣的“课间圈养”现象。如果真有此类原因,学校应当让孩子在课间多到教室外走动,呼吸新鲜空气,鼓励学生多进行体育运动,让学生真正放松大脑。
对“鼻吸能量棒”的多方科普和多渠道监管固然重要,但如果能从源头上找到学生需要提神醒脑的原因,并帮助他们找到更合适的疏解办法,才能真正有效防止“鼻吸能量棒”侵入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