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贾莹莹
2022年11月12日,田芳像往常一样为新入厂的员工做培训。突然,她的手机不停地“嗡嗡”震动,打开一看,消息铺天盖地——“总书记给我们回信啦!”
“我当时站在讲台上,有几秒钟,大脑是空白的,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回忆起那个瞬间,田芳依然沉浸在喜悦和激动之中。“我马上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告诉了学员们,教室里沸腾了,瞬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田芳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是对所有航空人的认可,也是对所有团结奋斗的沈飞人的勉励和鼓舞。
田芳是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空工业沈飞”)部装厂唯一的女班长,飞机铆装钳工高级技师,也是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班组长。2012年“航空报国英模”罗阳同志因公殉职,秉承烈士遗志,田芳成为第一批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的一员,在“罗阳精神”的指引和激励下,她和队友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攻克了一大批急难险重关键任务。
2022年是罗阳烈士逝世十周年,包括田芳在内的12名队员代表通过书信的方式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他们在攻坚克难上取得的成绩和收获,向总书记表达了航空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信心与决心。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田芳更加坚定了奋力拼搏、矢志报国的决心。
从2004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入厂至今,一个航空报国梦始终根植于田芳心中。
田芳在技校学的是普通钳工专业,但为了能离生产飞机更近,她主动请缨挑战飞机装配领域的铆装钳工工作。
跨工种操作难度非常大,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做支撑。她白天做好笔记,晚上回到家中继续“补课”,光笔记就记了厚厚的7本。不服输的田芳始终相信,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入厂仅两个半月,田芳就成为同期班组里第一个啃下硬骨头的学员,也是唯一的女学员。2005年,由于田芳工作表现突出被任命为班长,成为公司最年轻的班组长。
“作为一名年轻的女班长,我在工作中面临着很大的压力。”田芳告诉自己,一定要成为一个多面手,掌握所有工序,这样才能更好指导班组工作。
于是,她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对班组12个站位、130多道工序、2200多个工步了然于胸,班组中遇到任何技术问题她都能第一时间站出来帮助解决,大家对这个年轻的女班长刮目相看。
从不服气,到佩服,再到尊敬,田芳用自己精湛的业务能力征服了班组成员,带领班组创造了不同时期、不同机种的产品交付率100%,三检质量100%,工序流程质量100%的历史记录,成为生产线上的“精品团队”。
田芳告诉记者,作为航空人,自己以罗阳为榜样,把“航空报国”当作信念,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困难与挑战中锤炼技能,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多年来,田芳参与完成了多项生产研制任务,攻克了大量的科研生产难题。
在生产周期紧张的情况下,田芳简化业务流程,提高生产效率30%以上。在装配误差导致关键件无法顺利安装时,田芳以自创装配方法避免了零件报废。在遇到材料特殊无法加工时,田芳和班组创造的装配方法,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一举创造国际同行业领先技术。在有紧急任务时,几十斤重的零组件工装上下搬搬抬抬、反复安装,田芳随叫随到,无怨无悔,一坚持就是近20年。
在不断超越自我的成长中,田芳还影响和带动了身边的青年职工成长成才。她以“田芳创新工作室”作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通过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来引领和影响新一代的航空人,同时独创技术培训方法,为厂里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技能教师队伍。
“实现强军强国梦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田芳认为,自己现在做的工作是精神的引导和传承,在讲述罗阳精神和“劳模工匠”故事的过程中,一颗红色的种子悄然种在每一个航空人的心中。
推动航空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创新,离不开每一个航空人立足本职岗位的突破与攻关,田芳表示,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带领更多的青年同志挑大梁、攻难关,脚踏实地将技术落实到生产,为中国的航空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