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陶醉在四姑娘山的怀里,它的美也定格在我们的眼里、心里、镜头里……我们在人迹罕至的川西高原跋涉50多公里,走过海拔3000多米的长坪沟,翻越海拔4668米的雪山垭口,再穿越到海拔3000多米的毕棚沟,所过之处雪山、森林、草场、花海、沼泽、瀑布、溪流、海子、冰川、岩砾相映交错,全程风景变幻不断,美不胜收——这条线路也被广大户外运动爱好者称为“斯格拉之吻”,有“东方阿尔卑斯”的美称,是中国十大经典徒步路线之一。
■ 母德勤 文/摄
今年国庆节前,我和上大二的儿子小吉商量:“国庆假期,我们全家和骁哥一家一起去四姑娘山徒步,要得不?”他回答干脆利落:“好!”本以为长假他会选择和大学同学结伴旅行,我都做好了被拒绝的心理准备,当他爽快同意与我们一起旅行,感觉就像给我们送了个大礼。
骁哥是闺蜜宁的儿子,和小吉是发小,从小玩到大。7年前的2016年国庆假期,我和宁一起去四姑娘山徒步,彼时就想着,有朝一日我们可以带着家人重走这至美之地。
7年前闺蜜相约徒步,这次两家人一起再续前缘
四姑娘山坐落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位于北纬30°线附近的横断山脉东麓。四座长年被冰雪覆盖的山峰,如同头披白纱、姿容俊俏的四位少女。其中幺妹峰身材苗条、体态婀娜,常说的“四姑娘”就是指这座最高最美的雪峰。幺妹峰海拔6250米,人称“蜀山之后”“东方圣山”。
2016年国庆假期,我和闺蜜宁一起去四姑娘山徒步。我们在人迹罕至的川西高原跋涉50多公里,走过海拔3000多米的长坪沟,翻越海拔4668米的雪山垭口,再穿越到海拔3000多米的毕棚沟,所经之处雪山、森林、草场、花海、沼泽、瀑布、溪流、海子、冰川、岩砾相映交错,全程风景变幻不断,美不胜收。这条线路也被广大户外运动爱好者称为“斯格拉之吻”,有“东方阿尔卑斯”的美称,是中国十大经典徒步路线之一。
还记得7年前登顶那天,我们凌晨3:00出发,徒步攀登坡度接近90度的悬崖,夜攀3个多小时,晨光熹微中抵达风雪交加的垭口。我们像两只羚羊一样在陡峭的悬崖上轻盈地疾走、跳跃、飞奔,把雪山远远甩在身后。那种极痛苦、极痛快又极美妙的体验,如今依然能感受得到。正如那句话:“一旦你踏入这里,从此要么身在这里,要么心在这里。”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今年国庆假期,我们终于带着家人赴四姑娘山之约了。
“斯格拉之吻”第一站——斯古拉寺
车子行驶在巴郎山的盘山公路上,刚转过一个弯,全车人不约而同地惊呼:“哇!”毫无防备地,美景就突然在眼前铺陈开来。我们所在的猫鼻梁,是远眺四姑娘山全景的最佳观景台。只见近处白云铺满长长的峡谷,远处四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在飘渺的云雾之中若隐若现。幺妹峰、三峰、二峰、大峰四座雪峰,从左到右依次排开,在纯净得无一丝杂质的蓝天映衬下,美得令人窒息。
记得当年从四姑娘山徒步回来后,我忍不住在朋友圈写到:户外圈有“九寨归来不看水,四姑娘山归来不看山”一说,亲历了“斯格拉之吻”之旅后,我觉得这话说得太对了!结果有个较真的网友问我:“天下名山多得很,何出此言?”对此,我莞尔一笑。
“四姑娘山”得名与世代居住于此的古老民族嘉绒藏族先民有关。他们将四姑娘山称为“斯古拉柔达”,视为英武战神斯古拉的化身。由于四姑娘和斯古拉发音近似,后被人们口口相传为四姑娘,四姑娘山也由此得名。
“没到长坪沟等于没到四姑娘山,不到喇嘛寺就等于没到长坪沟。”此次徒步,我们选择重走7年前走过的长坪沟,而斯古拉寺就坐落在进入长坪沟的沟口处。它是景区唯一的历史人文景观,属格鲁派喇嘛寺。7年前,和徒步的小伙伴们在斯古拉寺门前合影留念后匆匆而去,未能入寺参观,甚是遗憾。此刻,沐浴在清晨明媚的阳光下,藏传佛教寺庙特有的白塔、白墙、金瓦、绛色大门、五色经幡都披了一层金色,斯古拉寺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斯古拉寺有个隐秘的观景台,是摄影师们拍摄幺妹峰的最佳位置。近景是静默的玛尼堆、飘扬的五色经幡,中景是色彩斑斓的森林,远景是婀娜多姿的雪峰,真是美不胜收的画面。当地人说:只有好运气的人,才能一睹幺妹峰的真容。
长坪沟徒步,因孩子们高反未能如愿抵达“木骡子”
从斯古拉寺出来,我们就正式开始了长坪沟徒步。长坪沟是景区三沟之一,属于古战场遗址,全长29公里,是徒步和摄影的天堂。天气晴好,我们计划走到木骡子景点返回,全程22公里。
进沟的一段路是人工打造的木栈道,徒步难度并不大,我们走得轻松愉快。木栈道就山势、随沟行,在密林深谷中蜿蜒起伏。一行人说说笑笑间途经虫虫脚瀑布、枯树滩、甲绒嘟瀑布、干海子等风景。与我们同行的,是远山雪峰上融雪汇成的溪流,越往里走溪水越清澈,越碧绿。一路流水潺潺,泉水叮咚,使得长坪沟的风景更添几分灵动与曼妙。
徒步至海拔3470米的枯树滩,此处地势相对开阔,抬眼可见洁白的雪山群峰环绕。河滩就像一个被群山抱在怀中的摇篮,在阳光下安静地小憩。据说,因地质变迁导致长坪沟河流改道,淹没了大片原始森林。枯死的沙棘树、柏树、杉树等逐渐钙化,留下一片枯桩,傲然屹立在河滩上,故称“枯树滩”。这些枯树数百年来受风吹日晒雨淋,依然保持着挺拔优美的姿态,让我们真正见证了千年古树“死而不倒、枯而不朽”的传奇,像极了额济纳旗的胡杨林。
走着走着,海拔5413米的婆缪峰突然闯入眼帘:一座金字塔型的锥形山峰,就像一把利剑刺向苍穹,有一种独特的令人战栗的美,让人不禁产生敬畏之情。令我大为疑惑的是:这么雄奇壮观的山峰,上次徒步居然没在我脑海里留下半点印象!想来是那天阴雨天,能见度低,我只顾着匆匆赶路了。
此番陪着家人慢慢前行,收获了不一样的风景。头上,阳光穿透树冠,洒下万缕金光,气候变幻莫测的川西高原此刻阳光好得不像话;地上,伏到在地的树干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诉说着山谷的幽静与原始;路边,一座座用石块垒成的或大或小的玛尼堆,彰显着藏区人民对自然神灵的崇敬、对平安顺遂的祈求……
长坪沟再一次征服了我们以及家人。我们陶醉在四姑娘山的怀里,它的美也定格在我们的眼里、心里、镜头里……唯一遗憾的是,海拔超过3500米后,两个“00后”儿子都出现了高反,我们未能如愿抵达目的地木骡子景点,提前返程了。
妈妈陪儿子看风景,儿子成全妈妈“全家人一起旅行”的愿望
在2017年暑假儿子和我花16天沿长江旅行了10座城市之后,13岁的他就豪迈地宣称:“我可以独自去闯江湖了。”于是,身为父母的我们就放心地让他自主规划假期旅行,自行选择旅伴,彻底放手让他去广阔天地自由翱翔了。
这次旅行中,两个小伙子或并肩走在木栈道上,或各自选角度专注拍照,或找休息点喝水补给,再苦再累也不抱怨。看着他们的背影,闺蜜和我都在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当初抱在怀里嗷嗷待哺的小婴孩,转眼间就长成又懂事又贴心的大小伙儿了。表面上是两个妈妈陪他们去看我们看过的风景,其实是儿子们成全了妈妈们的“全家人一起旅行”的愿望。
往回走时,小吉因高反头疼气喘,尤其是爬坡,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短短几百米得休息三四回。我伸手牵住他的手,就像小时候夜登武当山一样。如果是青春期的他,早就不耐烦地甩开了。现在,儿子安静地让我牵着。他的手又大又温暖,突然有一股幸福的暖流在我心里流淌起来。
纪伯伦说:“你们的儿女其实不是你们的儿女,他们是对生命自由的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借助你们来到这个世界,但却非因你而来。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这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放心去飞吧,去体会生命的丰盛和美好,而父母们也会结伴去看属于我们自己的风景……
返回至斯古拉寺前,我再次回望四姑娘山,发现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幺妹峰掀开了神秘面纱,露出了难得一见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