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乡村振兴 PDF版下载

栏目: 巾帼新农人

版面: 乡村振兴

朱霞:逐梦沃野,把“乡愁”变“乡甜”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徐阳晨

    “非常激动,非常荣幸能当选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我一定将会议精神认真传达给村里的好婆婆、好媳妇们。”十三大代表、湖南新农人朱霞说,在她的农业合作社里,女农人占比达50%,妇联组织为广大农村妇女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创业就业平台,让她们在一片金灿灿稻田里,种出了人生最耀眼的“果实”。

    朱霞从湖南农业大学毕业后,在一所城市中学当老师。2017年,她决定“弃教从农”,回到家乡衡阳县台源镇台九村,当一名“新农人”。“我是看着衡阳花鼓戏长大的孩子,我们的蒸水母亲河,滋养着一簇簇‘稻花香’,但我的祖祖辈辈辛勤劳作,却难以改变‘家底薄、致富难’的乡愁。”朱霞说,跳出“农门”再回来,她就是想探出一条新路子,带领乡亲们走上现代化农业致富的大道。

    朱霞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开收割机,她把割台放得太低,连草和泥巴都“收”了,导致田地寸草不生。但她以父亲为榜样,勤学苦练种植技能,白天黑夜牢牢“盯”在田野里;为了现代化大生产,她还请来湖南农业科研院所专家,学习育新种、提亩产、减虫患,以生物防治技术创新水稻绿色生产模式,让“农把式”也有了“登云梯”。

    如今,朱霞已是十里八村公认的育秧能手,开着农机施撒肥料,每天能作业几十亩。“我们成立了一支70多人的专业务农服务队伍,先后创立天泰优质稻专业合作社和湖南省嘉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了配备农业机械“正规军”,朱霞流转了土地5800多亩,购置插秧机、旋耕机等上百多台(套)农机设备,共农事综合服务周边村镇2万亩,年谷物烘干1.5万吨,智能化播种催芽育秧80万盘,优质稻米精细加工2万吨。

    最让朱霞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农二代”返乡,跟着她学习新技术,带动周边更多村庄走上了规模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之路,为“蒸水大米”走向全国汇入“新农人”力量。同时为了让家门口就业质量更高更稳,朱霞带领村民种植优质稻和台源乌莲,并按照高出普通农产品15%的价格收购。“年轻人离开家乡生出乡愁,如今归来,稻花香里迎来的是阵阵‘乡甜’。”朱霞高兴地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如何紧紧围绕“特”字下功夫?朱霞深知,这不仅仅要育新粮,更要以粮兴业、以文促产。为此,她正在积极推广粮食乡村振兴馆、农产品品牌升级、烟稻种植等特色产业,希望带着衡阳“有文化”的农产品向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方向发展。

    “我将为女性扎根乡村、实干兴业继续服务。”站在秋收丰满的稻田里,朱霞眼前映出的是一片片、一茬茬新时代女农人的奋斗蓝图。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