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乐活 PDF版下载

栏目: 乐活日子

版面: 乐活

行走只是活着,漫步才是生活


    记忆中更深刻的秋冬时节的落日,是嵌在月季花旁竹篱笆墙缝里的一枚咸蛋黄。可是,日理万机的都市“隶”人,没有黄昏,也看不到日落。对黄昏的感知越发麻痹迟钝,所剩的时间概念只有规章制度写着的上班和下班。显然,还能感知并拥有黄昏的人,是幸福的。

    ■  吴明慧

    傍晚时分的雨一键按下夜的帷幕。街市车马鼎沸喧腾,只有雨是从容的。入秋之后的雨,性子明显温和多了,却也絮烦不堪。沪上连续三五天阴雨绵绵再寻常不过,而江南夏秋之际,全靠这样一场雨,强行转换季节的频道。再长的夏天总也有告别的时候。

    翻看存在手机相册里的无数个黄昏,是七八月,站在紫藤架旁的最高台阶拍下的无数个落日,很想说——“我用看过的日落来告别夏天里的很多天。”

    记忆深刻的落日在秋冬时节,是嵌在月季花旁的竹篱笆墙缝里的一枚咸蛋黄。可是,奔波忙碌的都市“隶”人,既没有黄昏,也看不到日落。对黄昏的感知越发麻痹迟钝,所剩的时间概念只有上班和下班。显然,还能感知并拥有黄昏的人,是幸福的。

    落日时分的我会幸福地站在厨房,守着一团温暖的灶火,准备一个人的晚饭。带回新剪的韭菜,烙韭菜鸡蛋盒子。窗外车辚辚、马萧萧,风也飘飘,雨也潇潇……

    由“黄昏的钝感”很自然地推理到“边界感的缺失”——丧失时间边界导致的失序,或许正是所有幸福感消失泯灭的根源。

    每个工作日吃过午饭,无论什么天气,一定要沿着学校周边几条小马路慢慢地走一个圆:看头顶的天空和街边的绿树,呼吸混杂着朽烂草木的泥土香气、街角的咖啡香、面包房的焦糖香、秋天的桂花香……

    此时的街市与晨昏时分车水马龙的紧张杂沓形成鲜明对比,呈现出一天中少有的松弛感。晒太阳的晒太阳,散步的散步,与熟人邂逅站在树荫下闲聊,或者约上知己好友一起坐在简易露天座椅上喝咖啡。步履从容,谈笑晏晏,一切都与身心松弛下来的节奏很合拍。

    我散步时养成街拍的习惯,瞬间凝固的光影往往最能代表闲适的心情。拍过好多次那家手作瓷器店的招牌,尤其是贴在门上的两张条幅——“发财财”“躺平平”。隶书的飘逸很能配得上“平平”二字。至于“躺”平,其实只要做好本分,同时守住边界,心平则一切都平,你就拥有了松弛感。

    巴尔扎克早就诠释过当下流行的City walk:行走只是活着,漫步才是生活。上半年将松江郊区几乎走遍了,唯有一处心心念念——位于华亭老街建于南宋的西林禅寺。于是周末又了好去处。曾经需要买票参观,今天在卖票窗口看见“免费入内”。

    宝刹庄严,香火缭绕。观赏鱼池五颜六色的锦鲤啊,被震撼到了。一众鱼等聚集云涌争相被投喂,场面太壮观。

    出了西林禅寺,再走一个路口,是仓城老街。还想去那里看桥看水,吹一吹从去年秋天刮来的风,站在倾颓的老房子旁呼吸历史尚未散尽的烟尘……路过未觉书屋,又进去兜转一番,这里是挥霍闲情的好去处。为了近距离拍下把天空染成紫色的扁豆花,一路逶迤穿过老房子之间幽深笔直的巷子,贴着水边慢慢闲闲地走。

    总也看不够的老街啊,给我带来多少安慰。尤其是那青砖黛瓦,衰朽的木梁纹路一丝丝有如气脉。早已人去楼空的老屋如今被蛛网灰尘和野生的藤蔓蒿草占据。正巧最近读蒲松龄《聊斋志异》,或许他也见过许多荒置的老宅,这些老宅子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在善书者笔下,变成了传承千古的文学。

    周末本是出来过早,想念草庐的肉包子,忽然来了兴致,走了一上午,一万五千步。步履从容,心情舒畅,随走随停,不赶时间。走着走着我就拥抱了松弛感。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