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景韵润 发自北京 11月9日,公安部在京召开“公安心向党 护航新征程”主题新闻发布会,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陈士渠在发布会上通报,今年以来,全国共立案侦办假章假证犯罪案件77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万名,收缴各类假章假证1200余万枚(本)。
陈士渠介绍,伪造、变造、买卖公文、证件、印章犯罪,通常还关联敲诈勒索、招摇撞骗等其他犯罪,社会危害严重。近年来,制售假章假证违法犯罪多发,犯罪链条产业化、制假种类多元化、销售渠道网络化趋势明显,社会危害严重。
据了解,目前各地公安机关缴获的假章假证假公文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假章涉及教育、财政、人社、民政等30多个国家机关;假证有200多个种类,包括身份证、护照、学生证等身份证件,营业执照、建筑施工、特殊工种、机械操作等行业许可证件,学位证、医师证、教师证、驾驶证等从业资格证件。这些假章假证一旦被人利用,将严重扰乱行业监管秩序,严重影响社会公平公正,并埋下诸多安全生产隐患。
今年以来,针对传统侵财犯罪行为,公安部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呼声,组织部署了“守护”系列集群战役,先后发起7次集中打击行动。
陈士渠表示,下一步,公安部将制售假章假证犯罪作为当前突出犯罪纳入刑事打击重点任务,推动各级公安机关高度重视;深挖扩线全链条打击,针对每一起制假售假案件,深挖制假材料供应商、售假中间商和中介人员、用假人员等链条环节相关线索,凡是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予以严厉打击,追缴已使用的相关证件,通报相关部门消除隐患和社会危害,彻底铲除黑产土壤、斩断利益链条;推动行业区域治理,加强制售假章假证犯罪情况分析,针对湖南双峰等重点地区开展集中打击和专项治理行动;加强案件警示宣传,对制假售假犯罪形成强力震慑,不断增强群众遵法守法意识,鼓励合法取得各类证照,从根源上减少假章假证犯罪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