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
记者 王江平 侯文雅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川宁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硕大的发酵罐蒸汽喷薄,抗生素中间体正在生成;在克拉玛依市的云计算产业园区里,数千台计算机昼夜不停,为世界各地企业提供强大算力支撑;在昌吉回族自治州的±1100千伏昌吉换流站内,高耸的电塔将新疆好“风光”输送至3000多公里之外的东部省份……近年来,新疆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持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今年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时强调,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受益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红利,新疆北疆幸福画卷徐徐展开。
±1100千伏特高压输电照亮万家
“我们这个输电工程一个小时发出的电量可以同时点亮4亿盏30瓦的电灯,这个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的工程就是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简称吉泉直流工程),它被誉为电力珠峰,妥妥的新疆创造。”日前,来自吉泉直流工程昌吉换流站的站长王鸿向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介绍了该工程的重要性和相关能源数据对比,言谈中,新疆的电力正源源不断输送到全国各地,只需0.11秒,电能就能到达安徽、浙江等地。
据了解,吉泉直流工程于2019年投运,是国家实施“疆电外送”战略的第二条特高压输电工程,长度3293公里,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6省区。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网,该工程创造了4个世界之最: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
由于变电站地处沙漠腹地,夏季酷暑、冬季严寒的恶劣气候条件给电网管护带来了极大挑战,为此,国家电网持续不断开展技术创新和智能升级。今年10月,由国网新疆电科院研发的1000千伏一体式交流外施耐压试验平台首次亮相吉泉直流工程昌吉换流站,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及安全性,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
目前,国网新疆电科院已专为±11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研发了5个装置/测试平台,应用了10余项新技术,确保这条国家能源大动脉始终保持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
王鸿说:“从2019年6月投运至今,吉泉直流工程累计外送电量超过2070亿千瓦时,连续两年送电量位居全国特高压直流工程首位。”
深耕资源,不断改革创新,±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网是将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的一个缩影。现如今,新疆形成了“两交两直”疆电外送四通道格局。
在全国保供“一盘棋”中,新疆的能源禀赋得以高效开发利用,充沛的电能惠及四方,越来越彰显“稳内供、增外送”的责任担当。
新疆制造引领和推动中国碳纤维产业发展
走进新疆乌鲁木齐甘泉堡经开区的新疆隆炬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一期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人正在忙碌地生产高性能碳纤维产品。
据了解,新疆隆炬“年产5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总投资60亿元人民币,项目全部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全球单体最大的高性能碳纤维制造基地。目前,一期项目顺利投产,真正实现了项目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打造了全球碳纤维最快投资—建设—投产运行的记录。
该企业副总经理周游向记者介绍,48K大丝束碳纤维的每一根丝束都有4.8万根纤维,每一根纤维的直径只有头发丝直径的1/8左右,其力学性能优异,具备耐高温、耐腐蚀、导电导热性好等多重优势,比重不到钢的1/4,强度却是钢的7倍到9倍。
为了让大丝束碳纤维真正拥有“中国技术”,新疆隆炬新材料有限公司从装备到工艺为大丝束量身定制了专用生产线,如根据大丝束的要求自行设计氧化炉、碳化炉,不仅成功掌握了控制温度场的关键核心技术,还配置了节能型设计,可实现能源综合利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此次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大丝束碳纤维成功走向规模化和关键装备国产化,真正实现自主可控。”周游表示,企业将继续在多种工艺流程上实现全面突破,为引领和推动中国碳纤维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在乌鲁木齐甘泉堡经开区,像隆炬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共有19家。它们共同为推动新疆转化优势资源、转移承接我国中东部能源产业、进一步巩固新疆能源基地战略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新疆企业走出去的新龙头。
让百姓畅享数字生活
“可以这样讲,准东整装煤田为新疆乃至国内许多领域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能源底色,是实现新疆制造到新疆创造的基石之一。”日前,在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区管委会副主任袁伟向记者介绍了准东整装煤田的战略地位和价值。
准东整装煤田煤炭资源丰富,预测储量3900亿吨,占全疆储量的17.8%、全国储量的7%,已探明储量2531亿吨。今年前8个月,准东煤炭产量已达到1.21亿吨,增长7.2%,煤炭日均产量46万吨。“目前开发的整装煤田层煤厚度在80米左右,整个生产园区采取先进的生产工艺可以将挖出的煤直接通过输送带运到远处的仓储和生产线上,部分煤可就地转化为火电等能源,将电力源源不断输送到全国各地。”来自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南露天煤矿矿长康庆微带着记者参观煤矿生产情况,放眼望去,一条长约8公里的煤田开采带一片繁忙。
康庆微说,准东煤田是我国最大的整装巨厚煤田,不仅开采成本低,而且煤质好,是名副其实的高质量“乌金”。
从“煤田”前往久负盛名的“油田”城市克拉玛依,记者在这里却看到了科技赋能的全新城市名片——大数据。克拉玛依市云计算产业园,中国移动(新疆)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等5座大型数据中心项目,记者不禁感叹——克拉玛依市不仅是石油之城,还是科技之城、智慧之城。
愤怒的小鸟、玩具总动员、流浪地球……这些电影中熟悉的特效画面是在这里渲染完成的;超过96%的政务服务事项可“网上办、掌上办、指尖办、自助办”,100项服务事项实现“全市通办”,107项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企业开办环节由6个压缩至4个,开办时间全流程压缩至两个工作日内……
目前,克拉玛依市云计算产业园已建成6万余个数据机柜,已具备了承载我国“东数西算”示范工程所需的算力、存储和网络能力。“云计算产业园的建设,不仅以数字经济推动克拉玛依科学转型,也更好地服务于当地政府和企业,让百姓畅享数字生活,上网、办事都更加便捷。”中国移动新疆有限公司克拉玛依分公司政企客户部经理周振伟说。
今年以来,新疆加快打造以油气生产加工、煤炭煤电煤化工、绿色矿业、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多福说,新疆将依托“八大产业集群”建设,推进油气、煤炭、矿产、棉花等能源资源转化,推出一批战略性、创造性、引领性改革,多举措狠抓落实,为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