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张萌
“我们社区有个失能老人,家属不管,居委会又管不了,这可怎么办?”在北京市西城区,哪个街道、社区有解决不了的法律难题,一通电话,法官就到。正是因为探索出源头防讼、多元化讼、实质息讼的“全周期”解纷方法,近日,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全周期”诉源治理工作法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日前,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召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诉源治理工作白皮书”新闻通报会,通过介绍“全周期”诉源治理工作法的详细机制,发布《诉源治理工作白皮书》及十大典型案例,助力有效减少诉讼增量、提升治理效能,实现大城善治。
据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副院长毕菲介绍,西城区法院聚焦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中存在的信息碎片化、孤岛化现象,从打通信息渠道入手,“诉源治理直通车”工作站以“线网站巡”同向发力,精准研判群众诉求,实现民意直通、诉求直连,服务直达,强化源头防讼。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加强和街道的双向互动,用好专业调解力量,以“一站式”集成、规范化运行、智能化支撑的解纷服务,推动纠纷在诉前高效化解。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两大主题,树牢“一个纠纷一个案件”理念,坚持过程管理和结果导向,促进止纷争于庭内,防止案件衍生案件、矛盾上行外溢。坚持从审判资源“富矿”中挖掘典型、研判态势,运用精准普法、司法建议等形式促进良法善治,切实将司法资源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通报会上,北京市西城区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副庭长王兵莹发布了“‘一号响应’延伸司法服务,‘以小见大’助推基层善治”“数据助力精准研判,定制普法固本强基”“身处异国应诉难,跨时空调解化干戈”等十个典型案例。其中一个案例中,当事人信用卡逾期未还款被银行起诉到法院,因身处国外,如果来现场签约,交通成本高,且因时差和工作性质原因很难在国内的工作时间进行实时网络视频调解,让当事人犯了难。最终,在法院与调解组织帮助下与银行代理人依托北京市高院金融案件多元解纷一体化平台实现异时异地线上签约,大大减少诉累,成功化解纠纷。
北京市西城区法院积极探索金融纠纷“一站式”解纷新模式,在诉前调解阶段,通过“提前介入、全程监督、预先审查”一体化联动,强化行业调解、人民调解和司法确认的紧密对接,实现金融纠纷一站式高效化解。
北京市西城区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庭长秦学伟表示,未来西城区法院将立足司法职能,优化完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体系,承担好司法审判的社会功能,推动更多矛盾纠纷解于萌芽、止于未发、实质化解,有效化解城市基层治理中的风险挑战,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枫桥经验”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在北京市西城区法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西城区法院政治部主任赵莹说,法院将积极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更加完善的“全周期”诉源治理工作法,推动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以法治方式推动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打造法治中国首善之区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