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越
11月15日,国新办举行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在会上表示,10月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宏观调控政策持续发力显效,生产供给稳中有升,市场需求持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
国民经济延续持续向好 经济发展韧性继续显现
刘爱华表示,10月份多数生产需求指标同比增速回升,从农业看,生产形势较好。目前秋粮收获进入尾声,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从工业看,增长有所加快。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以汽车制造、电气机械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带动作用比较明显,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都保持两位数增长。
此外,市场需求持续恢复,从消费看,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6%,比上月加快2.1个百分点。新动能持续增长。从新产业看,高技术和智能制造业发展向好。规模以上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规模以上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行业增加值都保持很快增长,分别增长89.2%和53.2%。
刘爱华认为,综合上述情况,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两个方面来看,10月份国民经济延续了持续恢复向好的势头,经济发展的韧性、活力和潜力继续显现。但外部压力仍然较大,国内需求不足制约仍较突出,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一些领域风险隐患需要高度关注。“下阶段,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着力扩大需求、提振信心、防范风险,努力推动经济在固本培元中持续回升向好。”刘爱华说。
居民消费价格稳中有降 消费能力意愿需进一步提升
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2%,环比下降0.1%。刘爱华表示,物价的走势有季节性特征,有结构性特征。食品价格降幅扩大是带动价格水平回落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受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在10月份天气晴好、农产品供应比较充足、节后消费需求回落等因素影响。
从总体看,居民消费价格核心CPI仍然保持稳定,主要供给和需求指标都在持续改善。从需求看,10月份,在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显效作用下,在国庆假期出游需求比较旺盛、“双十一”网络购物节预售等因素的带动下,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市场销售增长加快。其中,商品零售增长加快,服务消费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在中秋、国庆假期旅游带动下,旅行和相关行业消费回升向好。在电商直播购物等快速增长的驱动下,1—10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是26.7%。
“目前居民消费潜力仍然受到一些制约,主要是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有待进一步提升。随着经济的持续恢复,就业形势的不断改善,市场供给的稳步提升和优化,加上促消费政策的发力显效,恢复和扩大消费的基础将不断巩固。”刘爱华说。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切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为稳定就业形势提供了有力保障。刘爱华介绍说,从10月份情况看,在稳就业政策力度持续加大,尤其是经济运行持续向好,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趋于活跃,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其中,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稳。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与上月持平,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1—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是5.3%,比上年同期低0.3个百分点。农民工就业有所改善,10月份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6%,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
“同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包括青年就业群体的就业工作,各地区、各部门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千方百计促进大学生就业。随着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不断健全,就业帮扶政策效果的持续显现,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将会继续得到改善。”刘爱华表示,国家统计局正在对青年失业率的统计方法和统计口径进行进一步完善。下阶段,将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切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推进就业形势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