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光贤
我的故乡,在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海铺村,这个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小村庄,21世纪初期,曾因为盛产兰花而名噪一时。2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兰花已不再是故乡唯一的致富途径,这里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
曾经,挖兰草对于海铺村的人们来说,是很平常的事。
海铺村常年被一团团云雾包围着,因水雾等自然环境因素,这里的村民们皮肤都白白嫩嫩,很是养眼。李小黑却是个例外,黑黝黝的肤色,瘦高的个子,完全没有继承父母的优秀基因,村里人都叫他小黑。
小黑高考落榜后没再去复读,在家跟随父母务农。这一年,恰巧遇到兰花进入市场巅峰时期,从小喜欢上山挖兰的小黑,将自己珍藏种植多年的兰花带了几盆到县外的一家兰花交易市场卖,虽只是比普通兰草的花色好一点儿,但不到一刻钟,兰草全卖光了。后来,他偶然在兰花交易市场遇到一位内行,那人送了小黑一本宝典——《兰花鉴赏手册》。
回到家后,小黑在《兰花鉴赏手册》里看到一幅幅精彩漂亮的“蝶花”,很是羡慕。寒冬腊月恰是挖兰草的好时机,小黑说服父母,踏上了挖兰草之路。那一次,小黑在异乡的一个大森林中,一片杂草丛生的地方,发现了兰草。令小黑惊喜的是,这丛兰草开的花全部是“内捧蝶花”(兰花一般有5个花瓣1个舌头,即由内两瓣和外三瓣组成,其中内两瓣也叫捧瓣,若捧瓣产生变异后蝶化成蝴蝶翅膀形状,俗称捧蝶),它们如一群彩蝶在叶丛中嬉戏,在微风下翩翩起舞。
喜出望外的小黑,小心翼翼地用铁锹刨着这丛兰草,花了半小时终于完整无损地把这丛兰草刨起来,在余晖伴随下朝着县城旅社奔去。
二
历经一天的长途火车,小黑回到家时已是深夜,此时他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因为一路上既惊喜,又担心这千年难遇的上品兰草被他人抢去了。小黑采挖到好兰草的消息,几乎一夜间传遍了整个海铺村。
那次,外地的兰花商户纷纷从小黑这里买走累计30多株兰花,因每一株兰草长势有优有劣,价格在1.5万至2.2万元不等,小黑的总收入达到近60万元,成了村里的红人。从此,小黑走入人生巅峰,耀眼的光环照射在小黑身上,也映射在海铺村的每一个角落,小黑也成为海铺村村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受小黑的影响,海铺村村民种地的越来越少了,村里掀起了挖兰、养兰热潮。有的挖不到好的兰草,干脆去兰花交易市场买好的兰草来养,待到次年春天兰草发芽再卖新苗,兰花渐渐成为海铺村的主业。
海铺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种植出来的兰草确实不错,不但肯发芽,而且叶子长得茂盛,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建有兰花大棚。为了提高兰花繁殖技术,海铺村的村民还特地花钱请了兰花种养专家到村里现场教学培养技术,小黑认真听课,并做好每一场学习记录,几次培训下来,小黑学到很多养兰知识,加上自己买了上千元的兰花书籍,且认真学习完毕,也算成了一名养兰资深人士,还经常指导村里其他人家种养兰花。
三
两年后,海铺村因家家户户都养兰,在西南地区小有名气,重要的是,很多村民因买卖种植兰草发家致富,老瓦房被小洋房所取代,种植兰花成为一门产业,成为海铺村一道闪亮的风景。
海铺村兰花产业的发展,引来当地有关媒体相继报道,因良好的气候环境,一些外地的兰花种植大户纷纷来海铺村租地搭建兰棚,专门培植名贵兰草。
2010年,年后不久,兰花市场开始大暴跌,曾经上万,甚至几十万、百万的名贵兰花,一瞬间跌到几千元、几百元。很多名贵品种一夜暴跌,成了普通兰草价格,之前一些从外地来海铺村租土地的种兰大户,也纷纷撤走了。
兰市暴跌,究其原因,因生物技术的发展,很多名贵的兰花品种可以通过生物培育技术培育成千上万株,且成本不高,很多人用生物技术培植的科技兰草替代下山兰草,严重扰乱了兰花市场。
兰花价格市场的低迷很快殃及了海铺村,数以万计的兰草因市场暴跌成了废草,作为海铺村养兰模范代表的小黑,同样也没能逃出兰价暴跌的窘境。
尽管兰花市场价格低迷,海铺村的男女老少们依然没有放弃,继续种养着兰花,期盼有朝一日兰花市场能好转。他们等了一年又一年,兰花市场价格却始终一蹶不振。
四
2021年下半年,兰花行业发生了一件大事,野生兰科植物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从此,野生兰草受到法律保护,以后采挖、销售和购买野生兰花都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将依法追责。为了防止一些植被灭绝,禁止采挖野生兰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个大变化改变了海铺村现有兰花产业格局。
当地政府知道海铺村的情况后,多次派普法工作员到村里进行普法宣传和引导,乡村振兴工作队到村里指导产业转型发展。拥有丰富种植经验的李小黑,又变成了海铺村红米产业种植指导员。之前种植红米,因为海铺处于开发区规划发展范畴,大部分水田被征收后用来建设工业园,剩下部分水田大都流转给种植养殖大户,曾经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大都回到村里来务工了,村附近企业比较多。剩下的山地,大都是村里年纪稍大的村民种植玉米、蔬菜等。
之后,因为海铺村的红米产量高,且口感很好,市场销路好,村集体及村民都因此盈利。
近年来,海铺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条条水泥路通向村里每一户村民家,所有的民房的屋檐都用石灰粉刷,屋内墙壁粉刷了瓷粉,庭院里都是水泥地。海铺村还实现了“组组通”公路,改变了以前下雨天就成泥泞路的现状。
海铺村恰好处于新老城区的中间地带,距离新老城区15公里左右,原来乘坐客车到城区需要1.5小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如今穿越海铺村境内的有沪昆高铁、沪昆高速、水兴高速及连接新老城区的快速通道。以及正在建设中的盘兴铁路。极其便捷的交通枢纽,让海铺人一张高铁票就可以直达北上广深,境内每天二十几辆公交车运营,私家车到红果新城20分钟,在海铺,很多在城里的上班族都是早出晚归。
一个村能有企业入驻,是很多人的梦想,这个梦想在海铺村实现了。原本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的海铺人,现在把土地流转给致富能手来经营,手里的闲钱入股钓鱼塘及农家乐山庄,每年年底坐收土地流转费及分红。有了大把空闲时间的乡亲们到就近企业务工,离家最近的仅有1分钟路程,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海铺村的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小洋楼,有了小轿车,海铺村也变得净、绿、美……
如今的海铺村,红米的香味弥漫在每个角落,曾经的那一抹阴云渐渐消失,整个村庄焕发蓬勃生机,曾经种养的兰花成了家家户户庭院里的一道盆景,乡村烟火气越烧越旺。下一步,海铺村将扩大红米产业种植规模,并增加产业种类全面发展。
经历了风风雨雨后的海铺村民,终于明白,踏实、勤劳、耕耘,才是他们迈向美好生活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