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指骡为马” 该给游客一个交代
近日,上海市民马女士称,今年9月16日,她和朋友在云南丽江玉湖村景区花168元购买骑马游服务,结果被安排骑骡子。她“感觉被骗”,遂向当地相关部门投诉,但时隔两个月,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对此,丽江玉湖村景区工作人员11月14日答复称,当时景区处于试营业阶段,确有部分村民喂养的骡子被用于给游客提供骑行服务,“骡子也属于马,没有承诺说一定是大马”。
明明购买的是骑马服务,却给游客安排骡子,景区不仅没有给到游客对应的服务,被投诉后的答复还如此狡辩和理直气壮,让人咋舌。景区“指骡为马”存在消费欺诈之嫌,侵犯了游客的合法权益,不仅应当立即叫停和整改该项服务,也应当给游客一个交代。如今旅游业快速发展,游客看重的已不仅是美好的景色,还有舒心的体验和服务,各大景区应当加大对园区旅游服务项目的日常监管,给游客提供“货真价实”的旅游服务项目,杜绝虚假宣传、以假乱真等消费欺诈现象。
“医疗科普视频”不能“变味”
“每天科普一个医学小知识。你真的会洗头吗?三甲医院医生教你正确洗头。”这是某平台上的一则医疗科普视频,一名身穿手术服的“医生”面对镜头,演示如何正确洗头。这样的医疗科普短视频如今在各平台层出不穷,内容多以两性话题、心脑血管疾病、食疗补身等为主。一些医生和药师成为“网红”,将流量变现,向用户售卖药品和医疗服务。还有一些博主,甚至身穿白大褂冒充专家,传播并无依据的偏方或者谣言,以科普之名开直播卖货。
医疗科普短视频是医护人员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向公众宣传普及医学健康知识,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的一种方式,本意是为了满足公众对医疗健康知识的需求。但是眼下,社交平台上的医疗科普视频领域却乱象频出,让人真假难辨,不但背离了医疗科普初衷,也消解了医疗科普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医疗科普视频事关群众生命健康,不能为了追逐流量而变味走样,必须严守科学、专业、公益原则。相关平台也应该规范管理,定标准、强监管,让医疗科普视频更健康。
不能任由直播间的“情感专家”招摇撞骗
一段时间以来,网上涌现出不少情感主播,他们往往扮演着“情感专家”的角色,在直播中分享小三插足、婆媳矛盾、未婚先孕等各类情感案例,赚到不少流量。在收获了足够的眼泪、笑声之后,这些主播便开始引导粉丝为其点赞、打榜、送礼物以及购买商品。
直播间里所谓的“情感专家”通过编造剧本演戏,不仅欺骗了观众的感情,还让人“心甘情愿”送出自己的钱包,性质恶劣。这类骗取打赏的行为,不仅很可能涉嫌诈骗犯罪,还破坏了直播的生态环境,扰乱了网络秩序。为此,广大公众要加强防范意识,注意保留证据,积极举报维权;相关平台应督促主播严格规范标注“剧情演绎”,加强直播带货监管;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直播带货的监管力度,严肃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不能任由直播间的“情感专家”招摇撞骗。
黄婷 整理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