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茹希佳
碧波荡漾的佘村水库在田园和青山的映衬下明艳亮丽,坐落在水库北岸的佘村仿佛一个世外桃源,沿着村庄宽阔的道路散步观景,错落有致、形态各异的建筑群引人入胜;别致新颖、自然时尚的民宿、商业服务设施令人赞叹。“在这里,我们有配套的漂流景区、山地自行车训练基地、田园咖啡馆、面包坊、高端民宿、乡村杂货铺,业态丰富,玩上两天,非常惬意。”江苏南京佘村党总支书记王敏略带自豪地向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介绍。
佘村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村内至今仍存留“古祠、古宅、古树、古花、古塘、古井、古窑”等“七古”历史文化遗存。“从2016年开始,佘村启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从此,走出了一条古村焕然新生的特色之路。”王敏说,依托自身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自然资源,社区不断提升村庄“颜值”,丰富文旅业态,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约20多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超2000万元。
在与村庄共成长的过程中,“她力量”尤为闪耀。
返乡创业的“80后”佘蓉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泮山云’就是我们全家人未来的事业。”坐在隔窗观景的民宿大厅中,佘蓉蓉信心满满。
佘蓉蓉热爱旅游,体验过各地的民宿。“市场上对高品质民宿的需求很旺盛,疫情期间,我就和家人商量,自筹资金300万元,把家中废弃的老宅改造成了特色民宿,取名‘泮山云’。”
虽然投资较大,但盘算着眼下的入住率,佘蓉蓉自信地说:“回乡创业的选择绝对没错,江宁区妇联和佘村社区都很支持我们,去年,妇联还在村里举办了‘宿在江宁’巾帼训练营,说明大家都很看好这个行业的未来。”
和佘蓉蓉返乡创业形成反差的,则是城市丽人阿桑的回归乡野。“去年7月,我以1.5万元的年租金租下了这套村里的危房,过起了‘有田’生活。”“不止有田”的阿桑一边忙活着客户预定的中餐,一边幸福地诉说着田园生活。
阿桑出生在城市,终日忙碌在城市,40岁过后,她决定要到农村,感受自然,因缘际会,她选择了佘村。“来到这里,和土地亲近,感觉人不再飘了,很踏实。”阿桑投入20多万元改造危房,租下10亩农田,自己种米,做大厨,“在经营乡村餐馆的过程中,我感觉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也更热爱目前的乡村生活。”
“她力量”青睐乡村,乡村成就“她力量”,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美丽约定。SHE为佘村“佘”的汉语拼音,而“SHE”三个字母还分别代表着Sustainable(可持续的)、Healthy(健康的)、Ecological(生态的),因此佘村社区营造计划自带“她基因”。一米菜园、“童”行斑马线、等等小屋、村子里IP友好装置等为佘村的微空间带来了全新的面貌与理念,更易吸引客流。“社区营造计划聚焦社区庭院、巾帼力量、关注儿童友好,通过‘村子里’社区营造‘共创、共享、共治’的佘村家园。”王敏说。
每天限量版的窑烤面包、随意而为的手工产品售卖、订单式的团体自然教育输出……各种各样的新业态在古老的村庄自然生长,“她力量”的加入,让原本沉寂的村庄变得生动活泼,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模样。“古貌换新颜,还得靠这群女性力量。”王敏竖起大拇指由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