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亚菲
“在大赛的闭幕式上,不少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了现场签约,这让我印象深刻。”作为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杀入”决赛的选手,江西师范大学师资博士后刘思奇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科研项目最终还是要以落地来检验和推动,现场签约给了科研人员很大的信心。
“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势头强劲,太阳能作为常见的绿色能源之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刘思奇在本次大赛上就带来了太阳能绿色能源“低成本柔性超轻光伏建材”的研究项目,这也是她一直深耕的领域。
传统的太阳能电池一般采用晶硅板,是一种质地偏硬的材料,刘思奇带领团队研发的是第三代新型太阳能电池,质地柔软,是薄膜太阳能电池。“其实我们第二代太阳能电池就已经是薄膜电池了,但那时候是甲片式的,第三代是完全柔性的太阳能电池。”刘思奇介绍说,传统晶硅不但成本高而且产生的污染较大。第三代新型有机太阳能电池,通过溶液法把有机光伏材料溶解在溶剂里,印刷均匀后得到太阳能电池。“所以它的成本比传统的太阳能电池低,又可以实现完全柔性的制备,质量很轻。”刘思奇像位骄傲的母亲,介绍着团队精心培养的“孩子”。
刘思奇进一步说道,第三代新型有机太阳能电池可以进行调色,并且能做到贴敷在曲面上,例如建筑外观的墙壁、充电车的车棚、窗户玻璃等都是它的应用场景。“我们还打算进行可穿戴方向的尝试。因为它的质地既柔性又轻,如果穿在身上,连个充电口就可以直接实现手机充电。”
为了这次总决赛,刘思奇和团队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密集训练,“恨不得昼夜泡在学校的实验室。”虽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可刘思奇已经在盘算两年后的参赛了,“我愿意再拼一把。”
在刘思奇看来,这次比赛可以用“蓬勃繁荣”来形容。参赛的各个博士后团队都是走在前沿的研究团队,大家的交流和探讨非常愉快。通过这次交流,也让她对企业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之后的产学研用一体化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获得者,刘思奇深刻感受到国家对于科研产业化的重视,特别是对女性科技工作者的照顾。“从2024年起,国家将女性科研人员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年龄限制由45周岁放宽至48周岁,政策的放宽,给了我们更多的申请时间。”作为女性科研人员,她备受鼓舞。
谈到未来,刘思奇充满信心:“希望以后做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为绿色能源的发展贡献女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