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本文围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开展好新时代的妇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以及发挥妇女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行阐释。
■ 薛惠 黄艺韦
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充分体现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彰显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余年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的作用,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反动势力进行思想舆论斗争,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加强全社会政治教育和思想改造,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都离不开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有力支撑。站在新时代,要坚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一方面,社会风气的优化、社会秩序的稳定,需要不断凝聚向上向善的社会共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深入理解并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以正确的思想文化方向凝聚起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妇女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显著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显著提高,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人大代表中的女性比例逐步提升,从一大的12%到二十大的27%。女性人大代表积极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及妇女事业进步建言献策,提出有关妇女权益、性别平等、家庭暴力等重点议题。女性政协委员、女干部与女党员的比例也有提高,她们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思想和主张,宣传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妇女受教育水平显著提升。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文盲率由新中国成立前的90%降至2020年的4.95%,高等教育女生占比持续超过半数。妇女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家庭、社会落地生根。
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等各个历史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妇女以强烈的责任感,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积极发挥作用,走在社会发展前列,在各领域不断推进和发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开展好新时代的妇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坚持新思想。开展好新时代的妇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需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体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充分发挥妇女宣传思想文化的独特作用,把广大妇女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妇女力量。
承担新使命。“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时代妇女担负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的文化使命。需要以先进引领后进,以文明进步代替愚昧落后,以真善美代替假恶丑,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激扬巾帼之志、凝聚巾帼之力、彰显巾帼之美。
落实新要求。要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在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的“七个着力”要求的基础上,从新时代妇女的实际出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中挖掘话语资源、丰富话语表达形式,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妇女的思想文化发展需求。妇联是深入推进妇女宣传文化思想工作的重要组织,要注重各级妇联组织的协同,鼓励更多妇女干部参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发挥妇女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推动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先进性别文化教育。通过宣传阐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积极传播“妇女权益是基本人权”的思想,打破有碍妇女发展的陈规旧俗。通过宣传优秀女性榜样,展示巾帼风采,消除性别刻板印象,展现“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伟大力量。通过青少年在家庭影响中习得的男女平等观念,引领时代青年摒弃重男轻女的陈旧观念,形成“生男生女都一样、喜事简办轻彩礼、抚养子女齐担”的新型婚育文化,扭转并消除性别偏见,使性别平等真正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
提升网络素养教育以消除性别数字鸿沟。性别数字鸿沟是男女不平等在数字信息上的体现。《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全面提升妇女的媒介素养,提高妇女利用信息技术参与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广大妇女需要不断提升媒介信息的筛选力、利用力、抵御力,才能逐步消除在网络媒体中出现贬抑、否定妇女独立人格的性别歧视现象,维护妇女群体数字权利。应积极整合各类媒体资源,打造“她力量”全媒体传播平台,借助社交媒体等平台发出“她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妇女故事。
倡导家庭成员自觉把家庭梦融入中国梦。“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妇女应带领家庭成员共同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尤其重视厚植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在巾帼梦与中国梦同频共振的基础上,妇女倡导家庭成员把爱家与爱国相统一、把家庭梦融入社会梦,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发扬尊老爱幼、孝亲敬长等家庭传统美德,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地为孩子提供正面的榜样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地滋养孩子的道德情操,言传身教地塑造孩子的道德行为,为孩子在“人生第一个课堂”上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道德基础。引领家庭成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以小家庭的和谐共建大社会的和谐,以小家庭的好家风支撑全社会的好风气。
(作者为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注:本文系(项目编号22JDSZK14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