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平台”打卡被叫停不应是终点
近日,一则关于“福州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消息引起全国关注。一石激起千层浪,厦门、成都等地纷纷下发通知,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强制要求。在济南,多位家长及老师向记者表示,部分中小学、幼儿园已经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对家长和学生不做强制要求。
“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初衷,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安全教育水平,但在具体实践中,却走了形、变了味,沦为一种形式主义,不仅难以让学生真正接受安全教育,有效防范各种安全风险,更增加了家长们的负担,让他们不得不帮孩子完成学习打卡。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和线上教学普及化,如今学校里需要“打卡”完成的内容越来越多,让学生、家长和老师都“苦不堪言”。此次“安全教育平台”打卡被叫停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期待学校里更多形式主义的打卡被叫停,让教书育人真正落到实处。
谨防“体检不合格”成为求职“拦路虎”
“我公司特此依照法院生效判决,公开登报向您赔礼道歉!”前不久,《深圳商报》刊登由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致歉声明。该公司称在招录过程中,基于与工作岗位要求无关的身体条件,对陈正进(化名)“进行差别对待,违反了平等就业原则”。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求职者有着与陈正进相似的经历。事实上,如果劳动者的身体状况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不影响劳动,用人单位不得以此为由拒绝录用。
根据劳动者的体检合格与否而决定是否录用,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因“脂肪肝”“高血糖”或“转氨酶偏高”等与岗位无关的身体条件“卡人”,甚至不告知因哪项检查不合格拒绝求职者,实属不该,这也是用人单位法律意识不强、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的表现。以“体检不合格”拒绝录用劳动者,不但违反了平等就业原则,构成对劳动者的就业歧视,还加剧了劳动者的求职焦虑,必须加以约束和规范,不能任由其成为求职的“拦路虎”。
别让消费者“困”在强制扫码里
扫码点餐、扫码排队、扫码开门……如今,二维码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拿出手机“扫一扫”也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习惯。不过,有网友反映,本该是方便快捷的“扫码”如今在很多场景已经成为强制性要求,如果拒绝扫码,要么遭受冷遇,要么干脆办不了业务,无法享受服务。
信息化时代,扫码原本是为了便利行事,但处处强制扫码反而给人们带来诸多困扰和不便,程序烦琐且耗时不说,还可能造成信息泄露,让人越来越反感,却也束手无策。为了让消费者有更好的体验,商家不能只顾自己便利和眼前利益,一刀切地要求强制扫码,而应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和服务,把是否扫码的选择权交给消费者;相关部门也要对提供扫码服务的商家进行规范管理,并确保商家合法、正当地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不能侵犯消费者的权益。
黄婷 整理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