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家庭周刊 PDF版下载

栏目:聚焦

版面: 家庭周刊

循序渐进帮孩子消除黑暗恐惧


    晚上不敢在户外玩儿、怕进黑屋子,甚至睡觉时也不得不开着灯……只要是黑的地方,就会让孩子心生恐惧。难道黑暗中真的隐藏着可怕的东西吗?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走进黑暗,认识它,与之和平共处。

    ■ 陈若葵

    一位妈妈最近在朋友圈分享了她的困惑:最近天一黑,3岁的女儿就指着窗外说:“黑,害怕。”这时,妈妈必须拉上窗帘、打开灯,营造一个明亮的小世界,女儿才能消除恐惧,回归正常状态。晚上睡觉也不能关灯,还担心地问:“妖怪是不是藏在柜子里、床底下,亮着灯它们就不敢出来了?”

    黑暗恐惧是很多小朋友都有过的经历,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自己害怕的事物,怕黑只是其中之一,且孩子怕黑有多种原因。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味地要求孩子“不要怕”往往是徒劳的,此时孩子特别需要爸爸妈妈的鼓励,需要你们和他一起了解、适应黑暗的世界。

    孩子为什么怕黑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特别是三四岁的幼儿普遍存在泛灵心理,即把身边很多事物当成有生命的、有思想、有感情的。比如,风吹花草,花草会冷;娃娃掉到地上会疼。幼儿对世界的认识很懵懂,不理解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对黑暗中的一切产生了不确定性,安全感大大降低,把在黑暗中看到的不熟悉的东西当成有生命的妖魔鬼怪,会伤害自己,这种恐惧是真实的。孩子的这种表现,源于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

    孩子怕黑传递出一个信号:孩子有了抽象思维,开始不自觉地幻想、想象了,这说明孩子在成长、发育,变得更聪明了!然而,虽然这时小朋友的想象力日益丰富,但分不清现实与想象的界限,认为电影、画册、故事、童话里的场景和情节也能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想象黑暗中有鬼,有大灰狼等让他害怕的东西,所以在黑暗中他容易把恐惧扩大。

    孩子怕黑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家长不当的教养方式,即成人的暗示。当孩子有不乖甚至淘气的举动时,有的家长习惯于用妖魔鬼怪、大灰狼、凶猛的动物来恐吓孩子。久而久之,小家伙就容易陷入紧张与恐慌的情绪状态,不自觉地把黑暗想象成一个装有恐怖事物的容器,随时出来伤害自己。另外,家长对某些事物的反应也直接影响孩子。比如,家长在看到蛇、老鼠、虫子等动物时被吓得大喊大叫,这种恐惧情绪也会在无意识中传递给孩子。

    在幼儿心中,父母有绝对权威,他们依赖于从父母以及最亲近的人那里获得的信息,希望通过这些信息消除紧张情绪。所以,面对孩子的黑暗恐惧,父母首先要淡定,从语言上屏蔽掉那些给孩子带来心理负担的元素,把真实情况告诉孩子。

    哪些方法让孩子与黑暗和解

    对于孩子的黑暗恐惧,家长如果用力过猛,大概率会适得其反。所以,恰当的打开方式是不说教、不吓唬,带孩子认识黑暗,正确对待它,从心理上不再惧怕它。

    理解、接纳孩子的恐惧

    在黑暗中恐惧的孩子渴望家长的陪伴、回应,他的情绪能被理解、看见、接纳,这样他内心会有安全感。因此,应对孩子害怕心理,父母首先要能陪在孩子身边,抱抱他、安慰他、关怀他,让他知道:“爸爸妈妈理解你的恐惧,和你一起面对。”当然,父母不必表现得过于夸张,那样反而会加剧孩子对事物的恐惧。

    另外,家长要仔细体会孩子的感觉。有时候,孩子害怕的并不是真实的事物,而只是一种感觉。父母可以在孩子面前坦率地承认自己曾经也害怕过这些东西,但现在已经不再害怕了。在聊天中,你们会有两点收获:第一,孩子会明白,他并不是世界上唯一胆小的人;第二,你也可以借此弄清楚孩子的恐惧到底出自哪儿,便于更好地解除他的疑虑。

    聊一聊有关夜晚的话题

    恐惧源于未知,直面恐惧才能真正战胜恐惧。孩子越未知越害怕,所以,父母要主动和孩子聊聊他恐惧的东西,越具体越好:“是什么让你觉得害怕呢?”“它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孩子画下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孩子的恐惧就会减少很多。

    教孩子找出能够使自己不怕黑的理由,借助他自己的经验与怕黑告别,睡觉前你们一起在房间内查看一下,看看孩子在黑暗中害怕的那些影子或怪怪的声音到底是怎么回事。当孩子能够理解使自己恐惧的底细时,他或许能找到一个使自己有安全感的解决方法。比如,把自己的玩具小战士在窗台上排成一排为他站岗保安全。

    夜晚,关掉房间内所有的灯,一家人在黑屋子里讨论一些话题。比如,一起趴在窗户边仰望星空,聊聊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睛?月亮为什么有时是圆的,有时又像香蕉?天空为什么有时黑有时亮?下雨天为什么会有雷声?闪电又是怎么产生的?家长趁机把这些自然现象解释给孩子听,之后再和孩子一起去《十万个为什么》中找答案。如此丰富的内容,能大大抵销黑暗带来的不爽,孩子乐在其中,能逐渐接受黑暗。

    夜晚的探险之旅

    全家人一起出来“夜游”,找一块绿地或郊外,一家人顺序前行,每两人之间保持两米以内的距离,让孩子适应物体在黑暗中的影像。寻找夜晚飘忽在花丛中、树丛中、草地上的萤火虫,如果运气好,还可能见到蚱蜢、蟋蟀、蜗牛、蝙蝠,听到蟋蟀、青蛙的叫声,一阵风吹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此时,家人做个猜声音的游戏,说说不同的声音是哪种生物发出的。

    认识特殊的花草,也是晚间一项有意思的活动。在一些花坛和开放式绿地里,种着睡莲和合欢树,睡莲花和合欢叶子在白天开放,夜间合拢,白天和孩子一起认一认这些植物,给它们拍张照片,晚上再仔细观察,看看实物与照片有什么不同。注意力集中在花上,孩子哪还顾得上怕黑呢?

    读绘本认识黑夜

    一些关于黑暗、幽灵的绘本、故事书中的小主人公和孩子的感受几乎一模一样,孩子能找到共鸣,有助于他逐渐消除对黑暗的恐惧,也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勇敢者的游戏。因为,看书时孩子很容易进入状态,又深知自己是局外人,不会受到威胁,能轻松面对他所害怕的事物。而故事里的解决办法也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可能解决其困境的思路,恐惧也就不复存在了。

    《森林中的夜晚》是一本不错的扫除黑暗恐惧的童话,书中,小猪皮杰夜里听到一点儿声音、看到一点儿影子就吓得躲到被子里不敢睡觉,不得不去找好朋友小熊维尼。他们又一起被猫头鹰带着在森林里走一遭儿,看到了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听到了小动物发出的声音,再也不害怕了。这个拟人化的故事,能博得孩子的认同。

    读《讨厌黑夜的席奶奶》,席奶奶对黑夜的讨厌和惧怕同样令孩子感到亲切、熟悉和认同。而席奶奶试图发明的17种赶走黑夜的办法,又让孩子感到非常新鲜、有趣和好玩。在《可怕的咕咚》中,怪物咕咚不过是掉进水池里的木瓜,害怕它,就是自己吓自己。而《怪兽电力公司》的主人公“毛怪”,丑陋的外表下包裹着一颗超级菩萨心,启发孩子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不同寻常的事物。除此之外,《勇敢者的奖杯》《调皮鬼恐怖心》《吃黑夜的大象》《真的不怕黑》《吃掉黑暗的怪兽》《怕黑的夜游神》《你睡不着吗,小小熊?》等绘本,都在孩子头脑中强化一个概念:“黑,并不可怕。”

    害怕,是孩子正常的情绪体验,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家长应循序渐进。在上述方法之外,家长可以在孩子的房间装一个小夜灯,等他适应之后再拿走。或者,给孩子准备一个他喜欢的玩偶摆在床头能起到一定的安抚作用。总之,孩子在父母爱的滋养中,能逐渐变得勇敢、强大。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