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基层中国 PDF版下载

栏目:来自基层

版面: 基层中国

“水医生”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张凌漪

    打水、分装、现场检测……近日,在长江干流巫山段巫峡口的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重庆市巫山县生态环境监测站副站长魏嵬带领团队检测人员站在船头,进行水质监测采样。

    水样采好后,魏嵬带领团队对其精细分装,并贴上标明监测项目、采样时间、采样地点、采样人等信息的标签,再将水样送回岸上的实验室,进行总磷、总氮、重金属等24项指标的分析。因为经常身着白大褂开展采样监测和实验分析工作,他们也被称为“水医生”。

    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巫山是长江流经重庆的最后一站,境内有长江干流和支流水域岸线总长183.45公里,如何守住这道防线,将一江清水送到下游?这群“水医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5年,魏嵬从青岛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投身长江环境保护。18年来,他带领同事跋山涉水进行野外水质监测,已经走了超过8万公里水路,涵盖长江干流巫山段的16个监测断面、34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我们每月上旬对水质开展手工监测,每年累计获得手工监测数据1万余个。”魏嵬介绍,“有些监测断面位置偏远,我们常常需要先坐车再坐船才能抵达。酷暑季节,船舱内温度最高达50摄氏度,寒冬季节,高海拔地区路面常常结冰,我们冒着车辆打滑的风险上山,开展监测诊断。”

    每个月的上、中、下旬,魏嵬和团队还要定期前往长江重庆与湖北交界水域及大宁河、抱龙河等长江支流,开展河流水质“体检”、入河排污口溯源工作。

    他们一般早上8点出发,来回在江上一颠簸就是半天。遇到突发情况,得在船上耗到大半夜。

    此外,魏嵬和团队每天还要通过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对水质自动监测站的数据进行审核、确认,每个站点每月获得监测数据5万余个。

    “水医生”的付出,也得到了长江的“反馈”。截至目前,长江干流巫山段总体水质保持上游来水水质,符合国家Ⅱ类标准,主要次级河流满足水域功能要求。

    “作为一名环保人,将放心水交给下游城市是我们的职责所在。”魏嵬说,“每当听到人们说,巫山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美,我就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