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2023年10月20日,习近平主席与斯里兰卡总统维克拉马辛哈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就深化中斯传统友谊、扩大两国互利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两国签署了《联合声明》。中国和斯里兰卡的友好交往历史悠久,中斯两国关系树立了大小国家友好相处、互利合作的典范。本文作者就中斯两国互利合作、斯里兰卡的妇女参政和性别平等状况及中国与斯里兰卡的妇女交流合作进行了剖析。
■ 朱晓雨 李英桃
2023年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2023年10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斯里兰卡总统维克拉马辛哈。两国领导人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就深化中斯传统友谊、扩大两国互利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联合声明》(下称《联合声明》)。10月17日,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黄晓薇会见随同来华的斯里兰卡总统夫人麦特丽·维克拉马辛哈。同日,麦特丽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访问,并与北外社会性别与全球问题研究中心的性别专家及在校学生进行了学术对话。
大小国家友好相处、互利合作的典范
中国和斯里兰卡的友好交往历史悠久。1950年,斯里兰卡承认新中国。1952年12月18日,两国签署了《关于橡胶与大米的五年贸易协定》,这是新中国同非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一笔重大易货贸易协定。自1957年2月7日建交以来,两国始终弘扬“米胶协定”精神,坚持独立自强、团结互助,始终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2013年5月,双方决定将中斯关系提升为真诚互助、世代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斯里兰卡也是最早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其“数字经济发展愿景”“打造地区海上枢纽”等国家战略与中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对接,已成为斯里兰卡学界和社会的主流共识。目前,中国是斯里兰卡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已成为斯里兰卡重要的经济发展伙伴。中斯两国关系树立了大小国家友好相处、互利合作的典范。
在《联合声明》中,中斯双方就投资融资、经贸合作、进出口贸易、中小企业合作、农业合作、旅游与人文交流、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达成了广泛共识。新冠疫情与斯方经济危机期间,中方为斯里兰卡提供的人道主义援助帮助其渡过难关。因此,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保持两国的统筹合作,对于斯里兰卡国家建设、对华出口、产业创新与经济恢复以及两国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声明》中还充分肯定了教育交流对增进两国了解与友谊的重要作用。双方同意继续加强科教领域合作。毫无疑问,关于妇女与性别平等的教育与学术研究是中国和斯里兰卡在教育领域交流合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斯里兰卡的妇女参政和性别平等状况
斯里兰卡在女性国家领导人数量方面的表现令人瞩目。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曾先后三度出任总理;她的女儿钱德里卡·班达拉奈克·库马拉通加曾先后担任该国的总理和总统,是南亚首位女总统。班达拉奈克夫人执政期间为斯里兰卡赢得巨大的声望,库马拉通加夫人则为稳定国内局势作出重要贡献,两人都深受民众爱戴,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斯里兰卡政府促进性别平等的举措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首先,通过国内立法提高妇女地位,促进性别平等。斯里兰卡承认妇女与女童在各个领域都面临的不平等,致力于增强妇女与儿童的权能,并将妇女、儿童的平等作为发展的一个关键方面。1978年,斯里兰卡颁布《斯里兰卡宪法》,确定了不以性别为由进行歧视的原则。斯里兰卡赋权妇女的关键文件是1993年的《妇女宪章》。这是斯里兰卡国家层面上关于妇女权利的主要政策声明,表达了国家对于消除一切针对妇女的歧视因素的决心。2016年,斯里兰卡制定了性别平等主流化框架,以指导政府将性别平等视角纳入各部门的计划、方案制定与预算过程中。其次,通过国际承诺提高妇女地位,促进性别平等。1975年为国际妇女年,联合国举行了第一次世界妇女大会,并确定1976年到1985年为“联合国妇女十年”。在此背景下,斯里兰卡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关注广大妇女的权益和需求,批准了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以及《公民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重要国际公约。斯里兰卡履行国际承诺的最新成果是,该国于2023年通过了落实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妇女、和平与安全的第1325(2000)号决议的国家行动计划。同时,斯里兰卡政府承诺将持续不懈地致力于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斯里兰卡提高妇女地位与性别平等的努力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首先,妇女安全仍受威胁。从1983年到2009年,斯里兰卡经历的内战,给妇女带来极大的安全威胁。在冲突中,妇女更容易遭受性暴力和基于性别的暴力;冲突结束后,其对妇女的负面影响却持续至今。2019年,斯里兰卡恐怖袭击的发生对妇女产生了不平等的负面影响;而其后的新冠疫情及应对措施使家庭暴力有所增加。尽管斯里兰卡政府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该国保障妇女安全、消除基于性别的暴力的工作仍然十分艰巨。其次,妇女参政水平仍然低。斯里兰卡是亚洲地区最后引入性别配额制的国家之一,妇女在政治参与方面仍然与男性存在较大差距。2020年的数据显示,斯里兰卡国民议会中女议员的比例仅为5.3%。再次,妇女的劳动参与率低且主要集中在非正规就业部门。数据显示,2020年斯里兰卡女性劳动参与率为34.76%左右,而男性的劳动参与率则为71.86%,女性每小时的收入也低于男性。2010年到2019年,女性劳动参与率在9年间变化微小,约60%的工作女性分布在非正规就业部门;女性从事兼职工作的比例为32.29%,远高于男性(19.33%);女性劳动者更多从事农业等第一产业,而男性更多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
斯里兰卡的性别平等状况呈现一定的矛盾性。在教育与卫生方面,斯里兰卡妇女的状况远超南亚其他国家;在缩小健康和存活率的两性差距方面,斯里兰卡排名世界第一位。但在政治参与和经济赋权方面,斯里兰卡结构性的性别不平等长期存在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政治方面代表性不足、经济参与率低以及经济状况的脆弱性固化了斯里兰卡妇女长期的弱势地位。
中国与斯里兰卡的妇女交流合作
中斯建交之后,两国一直保持友好关系,高层往来不断,包括多位女性国家领导人互访。2005年8月30日至9月2日,库马拉通加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她在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十周年纪念会议上发表主旨讲话,并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就1995年具有历史意义的《北京宣言》发表后在促进性别平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交谈。自建交以来,中斯两国妇女和妇女组织已经谱写出了友好交往的美好乐章。
斯里兰卡总统夫人麦特丽·维克拉马辛哈是世界知名的性别研究教授和斯里兰卡妇女与性别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在2023年10月17日的会见中,黄晓薇向麦特丽全面介绍了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妇女儿童工作,引领新时代中国妇女儿童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她还介绍了全国妇联促进妇女权益保障等工作, “春蕾计划”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女童和妇女教育奖的情况。麦特丽积极评价中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成就,她还表示愿进一步学习借鉴中国在消除对妇女歧视,特别是完善相关法律和健全国家机制方面的有益经验,将同中方继续加强合作,共同促进中斯人民友谊和妇女全面发展。麦特丽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社会性别与全球问题研究中心创始主任金莉教授、现任主任李英桃教授的学术对话,则聚焦两国妇女和性别问题相关研究和实践,麦特丽还围绕“斯里兰卡助力性别平等”“中斯‘一带一路’合作”等话题与现场师生展开深入交流。毫无疑问,此次会见和学术对话,是中国和斯里兰卡在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领域交流互鉴的最新成果,是两国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促中斯两国性别平等的最新进展。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