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权益周刊 PDF版下载

栏目:播报

版面: 权益周刊

辽宁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关爱专区”

用爱点燃艾滋病戒毒人员的希望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贾莹莹

    离别的场景在王玉丽(化名)脑海中曾幻想过无数次,但当她真的向戒毒女警挥手告别迈出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大门时,还是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动情的泪水中饱含着对女警们辛苦付出的感激,还有对即将开启新生活的憧憬。

    近两年的时间,62岁的王玉丽逐渐从刚得知自己身染艾滋病时的自卑、焦躁、恐惧中走出。在戒毒所女警的科学戒治和关心关爱下,她重燃对生活的希望。她说,回家后一定远离吸毒人员,把自己的身体养好,不再让家人操心,不辜负女警们对她的期望。

    2023年1月30日,辽宁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成立关爱专区,进一步完善了对艾滋病戒毒人员的戒治,同时注入了缕缕温情和关怀。辽宁省女子强制戒毒所三大队大队长靳小睿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戒毒人员是违法者也是受害者更是病人,而患有艾滋病的戒毒人员身体素质要更差一些,也更敏感,因此在她们戒毒期间要充分考虑其患病情况,通过关爱专区的设立,为她们提供更好的戒治条件,同时还要从医疗、身体和心灵上提供更细致的人文关怀。

    “今天感觉怎么样?”“好了很多。”清晨,戒毒所的医生像往常一样,来到关爱专区,询问艾滋病戒毒人员的身体情况。

    “医生每天除了例行的两次巡诊外,对关爱专区的戒毒人员会格外关注。”戒毒警察潘川告诉记者。

    柳立梅(化名)刚入所的时候走路都很困难,不仅身体虚弱,敏感、自卑、易怒的情绪始终伴随着她。

    “我已经放弃自己了,你们不要管我了……”她一边哭一边抽搐,对女警的逆反情绪特别大。面对这样的戒毒人员,女警们开展工作需要更加耐心。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信任的建立和心与心的沟通。

    关爱专区女警通过了解柳立梅的家庭情况得知,她因为吸毒而错过了与母亲临终告别,深深的自责让她产生了严重的抑郁情绪。在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后,戒毒所第一时间安排专业心理辅导人员给予她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并通过多次谈心帮其解开心结。

    “警官说得对,我一定好好的,为我儿子而活,争取早点跟家人团圆。”如今的柳立梅自信大方,对新生活充满期待。

    戒毒人员的变化离不开关爱专区的各项保障措施和人性化的关怀。记者看到,教室内有艾滋病防治宣传栏和相关书籍,同时通过定期的课堂化教育帮助艾滋病戒毒人员正确对待疾病,了解艾滋病有关知识。除了常规教育,女警们从行为到内心的接纳对于树立艾滋病戒毒人员的信心更为重要。靳小睿说,作为一名戒毒人民警察特别是关爱专区的警察,要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双过硬。近年来,三大队党支部在所党委的领导下,通过党建品牌的建设强化警察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在日常管理中成效显著。

    此外,关爱专区还结合艾滋病戒毒人员的心理特征,将艺术矫治融入到戒毒工作中,让艺术反哺艾滋病戒毒人员,潜移默化地改变她们的心智和习性,达到以艺养心、以艺养性的效果。

    记者看到,在关爱专区展示着艾滋病戒毒人员制作的衍纸中国地图、扇面等作品,色彩艳丽,栩栩如生。潘川告诉记者,通过开设衍纸课程,戒毒人员不仅陶冶了情操、掌握了手工艺术技能,还获得了喜悦与成就感。同时,关爱专区还开设太极拳、八段锦、有氧运动等形式的康复训练,提升患病人员的身体素质。

    “希望通过我们的人文关怀,让她们树立面对未来的信心,并且多一份对社会的责任。”辽宁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党委书记、所长孙宪龙告诉记者。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