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文化周刊 小荷 PDF版下载

版面: 文化周刊 小荷

它们有的耳鬓厮磨,有的跳跃嬉戏,有的静卧休息……我想,这应该就是未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

游麋鹿苑


    ■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初二(13)班 何铱航

    早就听说位于北京大兴区的南海子公园里有个麋鹿苑,那里曾经是一座皇家猎场,现在那里生活着世界珍惜的动物——麋鹿。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去一览麋鹿的真容。

    走进麋鹿苑,我的视野瞬间被一片无边的湿地充满了。我跑到一座小桥上,站在高点环顾着,一条细长蜿蜒的河流将湿地南北分开,让这片湿地显得更加温润灵动。这里的小动物们也充满生机和灵气,穿着美丽披风的孔雀,长腿舞蹈家灰鹤,河水中高贵的黑天鹅,还有水中活泼的鱼儿……一切都是那样和谐美好,令人心旷神怡!

    我迫不及待地走向湿地深处,寻找麋鹿的踪影。拐到湿地的西侧,我终于看到,不远处四五只麋鹿正悠闲地在泥潭中休息——麋鹿最喜生活在这种泥泞潮湿的地方。都说麋鹿是“四不像”,果然,你看它那似马非马的头时而抬起时而低垂,身后似驴非驴的尾巴使劲摇摆个不停,似牛非牛的蹄子悠闲地踏着草地,扬起似鹿非鹿的大角左右摇摆,四像又四不像!最吸引我注意的是雄麋鹿头上那对巨大的棕色鹿角,角干分为前后两根,前枝向上延伸后,又分出前后两根,每根小枝上交错长出一些分枝,总长度足足有七八十厘米。这庞大的鹿角给温顺的麋鹿增加了威武之气。阳光斜照在它们的皮毛上,泛着金色的光芒。

    再往南走,就是麋鹿博物馆了。在这里,我知道了麋鹿的传奇经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麋鹿就是我国特有的动物,但随着人口增加、湿地减少和过度猎杀,麋鹿濒临灭绝,到清朝,麋鹿就成为皇家猎场才有的动物了。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为数不多的麋鹿被掠杀或抢劫一空,麋鹿在中国彻底消失了。1979年以来,我国著名动物学家谭邦杰先生呼吁把流落海外的麋鹿引回它的家乡中国。1985年,22只麋鹿终于从英国重返家园,结束了漂泊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华侨生涯”,于是有了现在的南海子麋鹿苑。

    了解了麋鹿的前世今生,我的心情不由得有些沉重。我一路思索着走到不远处,发现了灭绝动物多米诺墓碑。那些墓碑上刻着灭绝动物的名字和灭绝时间,让人触目惊心。

    麋鹿坎坷的经历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那一个个倒下的墓碑更时刻提醒我们:人类应该立即行动起来,阻止类似的悲剧发生。

    走过墓碑,我绕到了湿地的西南侧一片高地,透过一排树林,可以看到远处有一片麋鹿群,至少有四五十只,显得尤为壮观。它们有的耳鬓厮磨,有的跳跃嬉戏,有的静卧休息……在这片阔大的栖息地中,它们是那样美丽又自在。看着这景象,我心情轻松了很多。我想,这应该就是未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