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妇女工作 PDF版下载

栏目:乡村振兴巾帼行动

版面: 妇女工作

天津宁河积极打造“执委履职+典型带动+志愿宣讲”叠加模式

女性群体“抱团发展”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丽

    □ 马云青

    “我本科学的是日语专业,硕士学的是教育学,现在我建了个大米加工车间。没想到吧?”海外留学归来、誓当“新农人”的张建芳,每次自我介绍都令人眼前一亮。

    作为土生土长的天津宁河人,张建芳在家乡颇有人气,创建“爱吃大米的芳姐”视频号,推出“芳姐来串门”专栏,以“新农人”身份记录家乡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美好。

    “芳姐来串门”系列视频中,她逐一走访了全区20个巾帼示范基地,通过互联网展示家乡女农人风采,更带动全区巾帼企业抱团发展。

    张建芳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创建视频号、通过镜头向大家展示家乡美好,也是践行自身作为妇联执委的职责担当。

    “一名执委一面旗帜。”据悉,天津宁河区妇联团结带领2990名像张建芳一样的执委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的同时,还积极参与东西部扶贫、美丽庭院建设等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执委履职活动400余场。

    助力乡村振兴,妇女大有可为。宁河区妇联积极打造“执委履职+典型带动+志愿宣讲”叠加工作模式,带动引领女性群体“抱团发展”,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刘晓君作为全国巾帼新农人,积极发挥“典型带动”作用,主动联系妇联组织、对接农业专家,引进葡萄、西红柿等先进种植技术,推动区域农产品发展,并且积极组织培训,为周边农户普及先进农技知识,组织员工利用微信群,为农户悉心指导、答疑解惑,辐射带动周边农户560余户、种植面积1800余亩。不仅自身企业产品成为京津冀三地家喻户晓的“巾帼好品”,还带动了周边地区蔬菜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宁河妇联引导创业妇女发展“电子商务+实体经济”运营模式,深化“新农学堂”特色品牌,创新将“学院派专家”与“本土领头雁”进行结合,以“一课多讲”的形式,将农业技能、手工编织、女性健康知识等内容与“数商”相结合,从“走出去”到“引进来”,成功孵化了瑞依家庭手工坊、花样年华编织妇女小组、织福执委工作室等女性就业创业阵地,带动周边2000余名妇女实现了灵活就业。

    宁河区的巾帼志愿者们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中。她们已累计服务9000余小时,成为乡村振兴中一道亮丽“巾帼红”。

    秋萍巾帼志愿服务队、姐妹缘巾帼志愿服务队的足迹已遍布全区12个街镇,为村内4000余名老人提供家政、理发等服务;苗牧巾帼志愿服务队、柴火妞巾帼志愿服务队为周边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定期发放农药、种子、化肥等,助力农户增收;“爱心妈妈”巾帼志愿服务队、“检护晨星”巾帼志愿服务队为农村妇女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心理团辅。

    全区25支巾帼志愿服务队,持续发挥“线下+线上+广播”全媒体宣传效应和先进女性示范引领作用,以妇女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讲,变“大田灌输”为“按需滴灌”,让“三农”精神走进基层、走进妇女心里。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