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妇女工作 PDF版下载

版面: 妇女工作

职能部门协作、权威专家护航、家校携手共育、媒体多维覆盖

青岛多部门联合建立校园伤害纠纷联调机制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 王丹青

    “您好,我是莱西市一名中学教师,明年还会开展与学生欺凌相关的培训课程吗?”

    “您好,我想了解一些预防学生欺凌的相关知识,请问在哪里可以学习?”

    最近一段时间,山东省青岛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工作人员常常接到这样的电话。据了解,2021年10月,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等发起的关爱儿童的公益项目“生命关爱”——青岛市“呵护成长·幸福家”主题活动正式启动。活动用时两年,近38.6万学生、家长受益。

    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越来越多教育从业者开始重视学生欺凌现象,越来越多家长、学生掌握了正确应对学生欺凌的方法,越来越多业内人士加入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事业中来。

    一支队伍,集结关爱力量

    “对学生欺凌事件的预防、干预和处理效果,会对孩子们的心理产生特别深远的影响,学生欺凌事件的关联家庭需要专业的指导和帮助。”青岛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会副会长王国梅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为了集结来自全社会的关爱力量,让每一个未成年人都能拥有一个安全、友好的成长环境,青岛市妇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等六部门联合建立起校园伤害纠纷联调机制,形成了“职能部门协作、权威专家护航、家校携手共育、媒体多维覆盖”预防学生欺凌的“青岛模式”。

    一支“生命关爱”——青岛市“呵护成长·幸福家”主题活动专家团队成立;依托北京市盈科(青岛)律师事务所,成立“生命关爱”法律公益调解中心,设立“4007709199”学生欺凌求助热线,累计接听有效电话212次;依托青岛市市南区培德润智成长发展指导中心的咨询师团队,成立“生命关爱”心理救助志愿者团队,累计对欺凌事件相关家庭家长及代养人提供了112人次心理辅导与家庭教育指导。

    百颗种子,育成关爱之林

    “我们不做冷眼旁观者、不做怯懦的受害者”“发现欺凌现象要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我们要更加积极乐观地生活”……

    这是“生命关爱”——青岛市“呵护成长·幸福家”主题活动走进100所项目学校开展公益讲座时的场景。公益讲座的范围不断扩大,截至今年9月,已开展127场公益讲座。

    除了公益讲座外,青岛市妇联、青岛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还联合开展学生欺凌辨别、应对、处置技能的专题讲座30场次,培训一线专兼职教师3000余名。

    据了解,主题活动用了2年的时间,将一颗颗防治学生欺凌的种子种在了百所学校的土地上。如今两年过去,已有种子萌芽。

    平度经济开发区厦门路小学正在探索实行“小单元网格化管理”,成立预防欺凌领导小组,加强相关主题宣传活动,提升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观念,并畅通学生的倾诉渠道,深化家校合作,形成合力保障,把校园建设成最安全的、最阳光的地方。

    百万家庭,共沐关爱之光

    如今,走在青岛的街道社区,不时可以看到宣传栏的海报上用红色字样写着“对学生欺凌勇敢说‘不’”,并在醒目处印有“学生欺凌求助热线4007709199”;在中小学校园里,专业团体组织用“你比我猜”“揪尾巴”等游戏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欺凌事件中不同角色的内心世界,学会正确处理同伴之间的欺凌萌芽的方式;12期专家教育视频的播放页面上,播放次数和观众留言还在不断增加……

    北京市盈科(青岛)律师事务所律师邵守刚关注和参与处置学生欺凌已有十余年,“主题活动的开展,让我感受到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力量是这样强大,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共同为预防学生欺凌提供‘青岛智慧’‘青岛方案’。”邵守刚告诉记者。

    采访中,不少专家透露,他们在校园开展讲座时,台下的学生会以眼神示意自己曾在学校生活中遭遇困境。“讲座结束后,他们也会主动找到我们讲出自己的困惑、寻求帮助,这说明我们的活动有效果。”一位专家表示。

    如今,以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契机,生活在青岛的百万个家庭,正在感受着这座城市给予少年儿童的温暖和关爱。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