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峰
■ 遵组轩
微风吹、硕果香、刺梨黄。走进贵州省遵义市喜头镇双丰村刺梨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刺梨挂满枝头,随风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党员志愿者和果农们正穿梭其间,忙着采摘刺梨。一颗颗“山间野果”正逆袭成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双丰村的嬗变得益于近年来遵义市实施“五强组织”创建。2022年以来,遵义市聚焦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设置不优、人才队伍不足等弱项短板,提出创建“组织能力强、人才队伍强、集体经济强、治理能力强、要素保障强”的“五强组织”,分轮次、分步骤、分阶段进行创建,实行动态管理,全面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乡村振兴。
“推进‘五强组织’创建就是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在全市培育和选树一批在组织建设、人才培育、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服务群众等方面成效突出的示范标杆,引领带动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真正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遵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杨先易介绍。
组织能力强
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将“五强组织”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组织能力强”,健全“行政村党支部(党总支部、党委)—网格(村民组)党小组(党支部)—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全面规范镇村议事决策机制、“一肩挑”监督管理机制,制定和出台村干部学历提升配套政策,落实支部晋级、党员晋星“双晋”和党员“积分制”管理措施。截至目前,全市建立组织党支部2378个、党小组7125个,换届后“一肩挑”达98.5%,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率达100%。
“这半年考核结果一出来,我们更得抢抓时间照单行动,组织上和群众都看着呐!”近日,站在公示栏前,红花岗区深溪镇坪桥村党总支部书记袁永江感叹道。今年来,红花岗区以实施“五强组织”创建为契机,实行“五星三榜”制“评星定榜”激励体系,帮助村党组织鼓劲提神、筑基提能。
人才队伍强
按照“人才队伍强”创建标准,遵义市实行乡镇专编专用,持续选派选调生到村任职,实施“双培养”工程和乡村振兴指导员选派工作,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建立镇村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全市选派了960名第一书记、1895名工作队员驻村帮扶,优选2089名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作为村级领军人才培养,12356名中职在校学生、退役军人等作为后备力量培养,吸引和带动一大批农村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在各领域创新创业。
集体经济强
“菜油都是订单销售,根本不愁卖。”谈起新建的集体经济项目“龙坛菜油坊”,仁怀市坛厂村驻村第一书记周博十分满意。坛厂村以“百企兴百村”为契机,争取结对企业天邦酿酒有限公司资金支持,购入榨油设备,盘活闲置村卫生室,建成菜籽油加工厂,每年能为村级增加收入近30万元,真正实现了民富村强。
围绕“集体经济强”这一目标,近年来遵义市积极探索“三统三分”做法(统筹整合资源,分清股权归属;统筹平台渠道,分级经营销售;统筹品牌打造,分散适度规模)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因地制宜推行返租倒包、村村联动、强弱联合、城乡带动、区域协同等多元化发展模式,鼓励引导村党组织引资入社、引民入股、引货出山,持续壮大集体经济,2022年全市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7.22亿元,村均经营性收入41.78万元,村均纯收益14.97万元。
治理能力强
“现在遇到困难,最先想起的一定是村里的管事员。”谈及管事员的贴心服务,老党员王成辉连连竖起大拇指。为延伸乡村治理服务触角,汇川区板桥镇娄山关社区创新探索“管事小组”机制,构建组织网格、平安网格“双网融合”体系,组建14个管事小组,解决群众诉求134件。
遵义市围绕“治理能力强”目标,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议事制度,村级“三重一大”决策严格实行“四议两公开”,建立干部大排查、大走访、大调研机制。同时,按照“人数适宜、远近适中、治理有效”原则,将全市农村网格从原有的17471个优化调整为15941个,积极推广“寨管家”“村管事”、选派“强组兴村”工作队等治理模式,按照“1名乡镇科级干部或中层干部+1名村‘两委’成员+N名镇村一般干部及志愿者”进行编组,推动4.8万余名镇村干部、农村党员、村级后备力量、护林员、“管事员”等力量下沉网格,实现户户有人包、人人有联系。
要素保障强
遵义市持续推进“要素保障强”,推行县(市、区)年度综合考核绩效分配向乡镇干部职工倾斜机制,深化村干部岗位等级序列改革,对非选任制村干部实行员额制管理,拿出一定公务员和事业编制定向招录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健全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村干部购买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目前,遵义市已创建“五强组织”市级示范乡镇党委11个、县级示范乡镇党委33个,市级示范村党组织40个、县级示范村党组织226个,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达311个。
下一步,遵义市还将在3年创建周期内,按照“1年示范创建、2年评估验收、3年回头问效”方式对已命名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进行后续跟踪管理,对示范作用发挥不好、有负面影响的实行摘牌处理,着力创建一批示范中的示范。
强基固本筑堡垒,凝心聚力担使命。从巍巍娄山到赤水河畔,从碧波茶海到美丽田园,从机关单位到城市乡村,遵义市13804个基层党组织构筑起坚如磐石的战斗堡垒,27.6万余名党员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一幅幅产业旺、乡村美、人气足、百姓富的“富春山居图”在黔北大地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