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专题报道 PDF版下载

版面: 专题报道

做好个人防护 补充水分很重要

——儿童呼吸道疾病的家庭照护与预防


    □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 李正红

    从呼吸道解剖结构来看,儿童呼吸道跟成人不同,儿童呼吸道及黏膜非常脆弱,这就决定了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

    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病毒。除了新冠病毒,其他如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都是在医疗上早已熟知的病毒。其中,流感病毒有针对性治疗药物,如奥司他韦。其他病毒没有针对性治疗药物,主要是靠孩子的抵抗力对抗病毒。

    第二类是支原体。支原体不是新型病原体,它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疾病转归,都是我们熟知的、是在医疗掌控范围内的。支原体的针对性药物是阿奇霉素,但今年有些孩子对阿奇霉素出现了耐药性,治疗效果不明显,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大环内酯类药等其他药物,具体用药医生会根据孩子的病情进行判断,家长不用太过紧张。

    第三类是细菌,细菌很常见,也有针对性治疗药物。

    今年的特殊情况是多种呼吸道疾病交织叠加。监测结果显示,支原体的流行已经开始下降,但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开始有上升趋势,所以孩子生病一定要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即使是混合感染也没关系,所有病原体都有成熟的治疗方案,有对应药物。

    孩子感染后的常见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流涕、打喷嚏、咳嗽、喘息,医生在诊断时,会提到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各种诊断名词,无论哪一种都是根据感染程度来决定的,也是为了明确诊断、制定一个符合患儿的治疗方案,所以家长不要看到肺炎就恐慌。

    肺炎对孩子来说是呼吸道的常见疾病,治疗可分两大类:一是抗感染,流感、支原体或者细菌的抗感染针对药物是不一样的;二是对症治疗,抗感染治疗是由医生通过患儿病情来决定的,家长要做好的就是在家中把孩子护理好,这也是我们下面讲的重点。

    孩子感染的常见症状首先是发热,这是肌体的自然反应,其目的是调动肌体免疫力。对儿童来讲,治疗发热最常见的药物有两类,一类是对乙酰氨基酚,一类是布洛芬。因为有家长曾向我们求助说孩子吃了药后仍旧高烧不退,所以在这里我要向家长普及一下退热的原理。如果没有水分,患儿不能出汗,药物是起不到相应作用的,所以补充水分非常重要,一定要让孩子多喝水。如果孩子实在喝不进去,家长可以用温水擦拭孩子的脖子、大腿根、腋窝等,但一定注意不能用酒精擦拭。

    第二个症状是咳嗽。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呼吸道反射,能将呼吸道内的痰液和异物排出体外,从而保持呼吸道的清洁与通畅,所以家长不要执着于止咳。如果孩子不发烧但还咳嗽,用药的目的也不是止咳,而是化痰。

    第三个症状是喘息。喘息要由医生用听诊器判断,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喘息多见于婴幼儿,可表现为哭闹、烦躁。如果确诊,可以用雾化治疗,这是效果最直接、起效最快且副作用最小的治疗方法。但家长要注意,只有患儿有喘息或者有痰液排不出来时才需要雾化,雾化不可随意使用。

    问诊过程中,家长普遍关心的是患儿的饮食禁忌。首先是水分的补充,孩子不想吃饭没关系,但一定要补充足水分,要保证孩子发烧时的尿量跟平时差不多。

    在家庭中,预防也是万变不离其宗。第一,要注意手卫生、做好个人防护,特别是在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如果处于人员密集的密闭空间,一定做好个人防护。第二,平时家长要让孩子多进行体育运动,通过体育锻炼和饮食均衡增加抵抗力。

    总结以上注意事项,首先家长要了解疾病的自然过程,理解和顺应疾病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进行针对病原体的治疗,帮助孩子较快、较舒适地度过病程。其次,家长要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就诊流程。如果遇到医疗资源紧张等情况,家庭成员可以进行分工,不要全家人都等在急诊室里,以免发生交叉感染、反复感染。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周韵曦 整理)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