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栏目:新闻深1°

版面: 视点评论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冷市镇大苍村创新乡风文明德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一户一档案 一户一家训乡村善治“码”上实现


    每年夏季,村委会前坪里都会晒满辣椒、豆角。

    周桂贞展示村民家门口二维码内容。

    村民与周桂贞(右)交流道德积分事项。

    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冷市镇大苍村,436户村民的家门口都挂着一个专属二维码,这就是该村大胆创新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创新乡风文明德治建设的一个缩影。大苍村通过“党建引领、自治强基、法治保障、德治驱动、智治支撑”“五治”协调发力,合作抱团增收,让原本落后的小村庄发生美丽蝶变。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邵伟

    □ 欧阳婷

    扫描二维码,除了付款与添加好友以外,还能干啥?

    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冷市镇大苍村,436户村民的家门口都挂着一个专属二维码——扫一扫,他们的家庭积分信息一清二楚。

    说起大苍村,在村妇联主席岗位坚守20年的周桂贞最有发言权。2017年以来,大苍村大胆创新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创新乡风文明德治建设,让原本落后的小村庄发生蝶变,实现“一户一档案”“一户一家训”“一户一产业”。

    过往20年,大苍村的变化有多大?

    一户一档案:激励村民参与乡村治理

    436户1765人,很多人熟知大苍村的名字,是源于2020年3月3日的《人民日报》一篇专题报道,推介乡村治理“大苍经验”,该村随之声名鹊起。

    周桂贞记得,2017年前,大苍村的多项工作都是冷市镇最落后的。

    该如何激励村民创新举措、发展乡村?

    一次村委会上,周桂贞提出“多关注村里的好人好事”,将道德建设作为乡风文明治理的基石。这一建议立即得到大家的认可,此后,村支“两委”成员分头行动,搜集大苍村和周围村庄的优秀人物和事迹、好人好事,经过整理后,将其张贴在村委会办公室外的公告栏里。

    “这给村里的后辈们增添了一种荣誉感。”周桂贞说,不少故事主人公的后代看到后,纷纷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并开始主动为村里做事。

    村支“两委”见此情况,立即趁热打铁,创新乡风文明德治建设,组建了大苍村文化队、男子篮球队、志愿服务队、民兵队、爱心协会、红白理事会和交通劝导站,形成了“四队两会一站”志愿服务矩阵。

    2018年,大苍村先行试点“枫桥经验”,创新建立道德档案,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让大苍村由落后变为先进。

    2019年,为了方便登记总结工作,村支“两委”决定,结合村情村貌和党员积分管理,为全村436户人家制定436本专门的道德档案。

    翻开一户村民的道德档案,里面记录着该村民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家人参与村集体治理工作的日期和做法,村干部根据志愿服务工作的评分。

    2020年,作为首批试点村,“湘妹子能量家园”入驻大苍村。2021年,“道德银行”成立——“道德档案的积分可以存入道德银行,不仅可以兑换生活物品,还能作为评选优秀典型的依据。”周桂贞介绍,一目了然的积分档案让村民更有激情参与到村集体治理工作中。

    2023年,大苍村紧跟“数字化”发展,为全村436户制定专属二维码,所有人员积分信息一“码”呈现。周桂贞说,这个二维码不仅可以看到村民们参与村集体治理工作的记录,也可以看到村民们向村干部提出的建议和要求。

    一户一家训:以家风促乡风文明建设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傍晚,走在大苍村,总能听到一阵阵的儿童读书声——在这里,周桂贞会带着孩子们朗读《朱子家训》《弟子规》等国学经典。

    2023年,在大苍村白果树湾屋场建设过程中,为了加深村民对“德治文化”的认识,大苍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刘品一提出了“将家风建设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强力助推器”的建议,决定为村里的每一户人家提炼出各自的家训。

    “这些家风家训牌是村民与村支‘两委’成员合作整理而来。”周桂贞说,总结完毕后,村支“两委”请来了安化县书法协会的成员,与村里擅长书法的村民一起,将这些家风家训书写出来,刻在木质对联上,悬挂在村民家的大门口。

    在村民梁宋军家的门口,悬挂着“四邻聚首,把盏话桑麻;五福临门,齐心臻德治”的家训牌匾。原来,梁宋军家的房屋为木质结构,且堂屋面积较大,有着便于村民议事的优势,每年夏天便成了周边群众饭后乘凉闲聊的不二之选。在村支“两委”提出想将他的房子打造成村上的议事屋后,梁宋军立刻答应下来,同时义务承担起村民议事期间的茶水等任务,“只要是能让我们大苍村变得更好的事情,我们家绝对无条件支持。”梁宋军说。

    梁宋军家的家训内容得到了周边村民的一致赞扬,这个对联不仅是大苍村村民积极参与基层自治、共商村级发展的体现,同时也是对梁宋军无私奉献家风家训的表彰。

    “村民们越来越有主人翁意识了,村里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情况消失了,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也不见了……”周桂贞细数开展乡风文明治理以来,村里发生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便是以前村里需要雇人来打扫公共区域的卫生,如今,不需要村里组织,村民们便会拿起扫帚,自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在走在村里,不管哪里,都是干干净净的。”周桂贞自豪地说。

    一户一产业: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大苍村曾经是全国著名的“五小工程”示范点,除了先进的基层民主制度和道德建设被人熟知外,经济发展也是一大亮点。

    “乡村治理好了,村级集体经济也要强起来。”2019年初,刘品一谋划大苍村新发展时提出,升级社会治理“五治”,融合乡村振兴与产业优化,以治理效能助推集体经济新发展,形成企业、村集体、村民合作共赢的多方联动、产业互联的发展新格局。

    “要将留守妇女组织起来。”周桂贞将目光放到了村妇女群众创业就业方面。她提倡带领妇女生产辣椒皮、酸豆角等特色农产品,发展村集体加工产业。这一建议也得到了刘品一的大力支持。于是,2020年5月,村支“两委”通过微信群发出了招工的通知。

    出乎意料的是,大家都不愿意参与。原来,大多数妇女担心工作任务繁重且赚不到钱。为此,周桂贞多次进行电话沟通:“我给你们保证,多劳多得!”

    在周桂贞的组织发动下,57名妇女组队,成了村里加工产业生产线上的员工,负责制作酸豆角、辣椒皮等产品,“她们一个月至少可以增收2000元,最多的能拿到3500元!”周桂贞说。

    为了保证产品品质与销量,周桂贞还带人一一试验出了酸豆角、辣椒皮各项原料的配比,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珍藏多年的玉米辣椒粉的制作方法分享出来。如今,这三个产品已经成了村里的主打产品。

    “我们的产品不愁销量,早在加工产业开始启动之前,我们就找到了合作的企业和公司。”周桂贞说,如今,每年夏季,村委会前坪里都会晒满辣椒、豆角,为此,村委会还专门建成了一个冷冻仓库。

    如今,大苍村坚持“五治”协调发力,合作抱团增收:党建引领,采用“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1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抱团发展,形成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框架;自治强基,共建共享产业共赢,开发有机茶园基地300亩、中草药黄精基地600亩、油茶林200亩等;法治保障,将驻村律师纳入村级管理队伍,为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提供采购、销售和合同制定等方面的法律保障;德治驱动,以文明乡风凝聚人心,形成人人支持产业发展新格局;智治支撑,将产业基地纳入网格管理内容,在镇区集镇中心打造大苍村乡村特产形象旗舰店,同时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广聚电商,进行直播销售。

    “今年我们光是村集体加工产业就为村民增加收入10万元。”周桂贞说,大家的钱包鼓起来了,没有人愿意打牌,家庭矛盾也没有了。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