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新女学周刊 理论 PDF版下载

栏目:焦点透视

版面: 新女学周刊 理论

共论家暴:受害者的“离开困境”与社会处方


    ■ 傅娟

    为了在全社会进一步推进反家庭暴力法的普及与落实,让家庭真正成为温馨幸福的港湾,搜狐新闻·追光计划联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女健康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近日举办了反家暴主题公益直播。与会嘉宾围绕家暴受害人的“离开困境”与社会药方进行了发言与探讨。直播论坛由原中国妇女报社总编辑卢小飞主持。

    如今“反对家庭暴力”几乎已成为社会共识,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经常听到有人诟病受害人“明明被家暴还不离开”。这不禁让人思考,现实生活中究竟有哪些困难和障碍在阻挠受害人离开的脚步?作为一名家庭暴力的受害人,原航天系统工程师田老师诉说了她“离开”的经历。从2000年到法院起诉离婚,到2016年宣判离婚,她整整在离开之路上走了16年!

    加害人为什么施暴?受害人为什么不离开?一直是国际、国内反家暴工作的两大命题。不断探索、研究、实践、推进这两大命题的明朗化,特别是解决的途径,既是理论研究者,也是反家暴职能部门、一线实际工作者和全社会民众共同的使命与社会责任。与会嘉宾结合多年反家暴工作和个案实践,从心理、法律、公安职能等方面交流了工作经验与成果。

    北京红枫中心反家暴热线主持人侯志明指出,“加害人”理直气壮,需要普法教育和心理矫治!受害人多重困境要充分理解,要给予强有力的多方面支持!咨询师应秉承“温暖,陪伴,增权赋能”8字方针,做到“三不问”,不问为什么打你?不问为什么不离开?不问是否离婚?前两者是居高临下,二次伤害;后者是当事人的权利,由本人自决。

    湖北省监利市蓝天下妇女儿童维权协会发起人万飞结合10余年来经手的大量家暴案例,总结了受害人有效求助的策略:一是求助要早;二是选取最有效的方式,报警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反应最快,可以查明家暴事实,有强制力;三是只要报警就要拿法律文书;四是不要放弃谈判筹码。万飞还介绍了湖北监利市蓝天下妇女儿童维权协会与市妇联共同探索出的“妇联+公安+社会组织+N”多机构工作机制,受害人只要报警就可获得急需的多种服务。

    一位参与论坛的公益律师提出,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不应当指责家暴受害人“为什么这么懦弱”“为什么不选择离开他”“为什么不去告他”,因为遭受家暴根本不是Ta们的错。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尽快构建起系统的反家暴社会支持资源,以帮助这些遭受家暴的受害人第一时间毫无顾忌、毫不犹豫地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