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刘旭
□ 王丹青 周莉萍
走进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晨光镇民裕村,眼前山清水秀、整洁亮丽的环境,让人很难与曾经的“重点贫困村”“空心村”联系起来。一位返乡探亲的乡贤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现在村里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的少了,扶贫助困等公益活动多了;比阔气讲排场的歪风邪气少了,追求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多了。勤劳致富、厚养薄葬、团结邻里的乡风民风,让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民裕村的改变从何而来?采访中,一位村民向记者道出了诀窍:“是因为村里的妇女群众团结起来发挥作用后,村庄才变得越来越好!”
记者了解到,民裕村有7个村民小组,共242户956人,其中女性有475人。过去,随着劳动力的流出,留守老人等困难群体日益增加,村妇联队伍力量一度薄弱。在村妇联换届后,民裕村不但成立了村妇联,7个村民小组还配齐了妇女小组长,同时村里还组建起巾帼志愿者队伍。
据了解,如今在江西省,像民裕村这样配齐妇女小组长的比例已达到100%,在清洁家园、创业就业、乡风文明建设中,也看到了更多妇女姐妹忙碌的身影。
江西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钱昀告诉记者,该省按照全国妇联关于基层妇联组织改革“破难行动”部署要求,正不拘一格建组织、强队伍、提质效,如今全省基层妇联组织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
建组织,敢于“创新”
南昌市洪城大市场,是近年来火爆网络的南昌网红“打卡地”之一,这里驻扎有1万余户商户,带动就业8万余人,其中,女性商户和从业人员占70%。
为了更好地服务市场女性创业就业,这里成立了洪城大市场妇联,同时也是南昌市首个商品市场妇联。洪城大市场妇联为市场女性搭建起学习交流、金融服务、法律维权等十大服务平台,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加强女性创业辅导,提升女性经营理念和创业能力。此外,洪城大市场妇联通过“洪工贷”为400余名女性商户解决贴息贷款7000余万元,联合南昌县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为商户提供600万元政府贴息创业担保贷款等。
据介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是江西省妇联加快推进妇联组织改革和建设的重点之一。按照江西省委组织部、省妇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妇联组织组建工作的通知》,“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与党建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截至目前,江西省“三新”领域建立妇联组织达到8178家。
强队伍,善于“选才”
江西省村(社区)“两委”换届文件曾在全国率先提出“村小组推选产生村妇女小组长”的要求,彼时村妇联组织建设与改革的“江西模式”也开始露出雏形。“如果说在那个时候,村妇女小组长的作用还尚未明晰,如今江西省18万余名农村妇女小组长,正在以实际行动回答这一问题。”江西省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丽说。
在新余市,渝钤村嫂(村妇女小组长)开展“访万家”活动,为村民讲解政策、法律法规,引导广大妇女积极参与“清洁家庭”评选及垃圾分类等活动,主动为有矛盾的家庭、邻里进行调解,带领和引导妇女参加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培训……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江西各地村妇女小组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当“六员”(政策路线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乡风文明的先行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妇女致富的引导员、排忧解难的服务员)。在江西省妇联开展的以“清洁家园、夫妻和睦、孝敬老人、厚养薄葬、婚事俭办、科学教子、勤劳致富、勤俭持家、团结邻里、热心公益”等内容的活动中,村妇女小组长广泛参与。促进了农村居住环境状况大为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江西省各级妇联将“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女能人、女党员、妇女先进典型,以及三八红旗手、致富女能手、产业带头人等有影响的妇女发展为妇联执委,不断壮大基层妇联队伍。截至目前,江西省妇联推动实行“四个一”执委工作制度,指导全省各级妇联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建立执委工作室、妇女微家、妇女之家2万余家,引导基层执委亮身份、亮职责,为妇女儿童和家庭提供多元化特色化精准服务。
提质效,精于“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对进一步深化妇联改革和建设,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提供了方向遵循。前不久召开的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妇联组织的改革建设作出了明确部署。
在江西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设联系妇女强、服务作用好的基层妇联组织”是妇联组织改革与建设工作的“核心”。江西省妇联将基层妇联组织中的优秀代表纳入“三八红旗手(集体)”“巾帼文明岗”“巾帼建功标兵”的评选表彰范围,吸纳优秀女性担任各级妇联执委、常委、兼职副主席等,将优秀的女性社会组织吸纳为妇联团体会员,推荐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女性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拓宽妇女建言献策、参政议政渠道,推动妇女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彰显作为。
“下一步,在基层妇联组织改革和建设中,省妇联将致力于引导推动基层妇联组织与妇女群众的‘双向奔赴’,双向发力、同频共振,尤其是加强‘三新’妇联组织建设,助力最基层的妇联组织发挥好作用,在与妇女群众的互动中更好转起来、强起来、活起来。”钱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