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PDF版下载

版面: 要闻

机制更健全 保障更充分 发展更全面

——新时代妇女权益保障的中国实践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乔虹

    “瞧,这崭新的地砖、墙板、木柜……”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爱新舍里镇乌珠牛录村,锡伯族妇女布云秀正向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介绍即将完工的工作室。“改造完成后,我会在这里刺绣、带徒弟……”她的语气中充满期待。

    让布云秀激动的还有一块奖牌。今年3月,她远赴法国参加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获得了刺绣类金奖。布云秀是一名听力残障人士,“戴了政府免费配发的助听器,不影响交流。”她坦言,自己得到了很多支持,才能专心做喜爱的事,“不论是在国内国际参赛,还是即将完工的工作室,都是在政府的帮助下完成的,我很感激。”

    2011年,锡伯族刺绣被中国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20年被评为锡伯族刺绣伊犁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以来,布云秀将更多时间用在走进校园、走进培训班,向学生、村民等传授刺绣技艺上,“一想到我们民族的刺绣作品有了市场,我的刺绣技艺得到认可和传播,我就觉得很满足。”说话时,她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布云秀的追梦奋斗故事是“在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最生动的注解; 布云秀,这个普通中国妇女的幸福生活和开心笑容也是新时代我国妇女人权状况最真实的写照。

    人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和标志, 妇女权益保障是国家人权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妇女人权保障,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我国妇女事业实现全方位进步,妇女权益保障取得历史性成就。

    妇女权益保障顶层设计更加完善

    “妇女权益是基本人权。”

    “我们要把保障妇女权益系统纳入法律法规,上升为国家意志,内化为社会行为规范。”

    “加大重视、关心、支持力度,严厉打击侵害妇女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维护妇女权益。”

    “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最普通的妇女特别是困难妇女身上,格外关心贫困妇女、残疾妇女、留守妇女等困难妇女,为她们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

    “积极为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努力让尊重妇女、关爱儿童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

    话语铿锵,掷地有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妇女权益的本质特征,深化了我们党对妇女合法权益的认识,强化了国家意志,彰显了用国家力量保障妇女权益的一贯政治主张和坚定决心,为做好新时代妇女权益保障工作指明了方向。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决策部署,妇女权益保障机制更加健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这是继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之后这一表述又一次写入党代会报告;“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写入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为在新征程上推动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法治是人权最有效的保障。就在今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作为我国妇女保护的专门法律规范,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也是国家人权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法由过去的9章61条增至10章86条,一方面针对当前结婚生育、财产分配、人身权利等妇女权益保障重点难点问题,做出了积极回应,是尊重和保障妇女人权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新法对妇女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等制度做出了规定,丰富和发展了妇女人权保障的新理念,开创了一系列强化妇女权益保障的新机制,是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的有力支撑。

    不仅是妇女权益保障法。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全面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2015年,第一部反家庭暴力法出台,为保障妇女人身权利提供法律武器;2018年修订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妇女在土地权证上“证上有名、名下有权”得到保障;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施行,强调保障妇女婚姻家庭权益……截至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包括100多部法律法规在内的全面保障妇女权益法律体系,国家层面和31个省区市均建立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有力保障了妇女各领域合法权益。

    与此同时,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国家行动计划正在持续实施中:在2016—2020年、2021—2025年两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中,设置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专门章节,并在扶贫开发、乡村振兴、就业优先、健康中国等国家重大战略、专项规划、重点项目的实施中,注重统筹谋划推进妇女发展;中国人权行动计划设置妇女权益专节;连续制定实施四个周期的妇女发展纲要,《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全面回应妇女发展新需求,从8个领域提出75项主要目标和93项策略措施,规划部署妇女发展的目标任务;制定性别统计监测方案,设置1300余项直接反映妇女发展的指标和经济社会发展分性别指标,定期公布妇女儿童状况。

    妇女享有的各项权益更加广泛充分

    “返乡创业后我在村里开办了一家精品民宿,我希望能打开一扇窗,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村,这几年,我带动了村里民宿产业的发展,也让更多和我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回到了家乡创业……我一直牢记总书记对乡村所提出的要发扬‘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带动周边走共同富裕之路的殷殷嘱托,在担任党总支书记后,与周边的63个村抱团组建了‘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党委’,探索出了在党建引领下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新路子……”一个多月前,就在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媒体见面会上,年轻的“85后”巾帼新农人、浙江省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妇联主席姜丽娟面向镜头自信地讲述着。

    “人民幸福是最大的人权,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妇女权益,靠发展改善妇女民生,实现妇女事业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放眼神州大地,亿万像姜丽娟一样的女性正用自身的发展,标注着我国妇女人权事业发展的新高度:

    ——妇女生存发展状况显著改善。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奖章、证书的那一刻,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草原绣娘”白晶莹激动万分。用纤细的绣花针和五彩的丝线,她带领贫困地区农牧民妇女开拓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绣出”花一样的幸福生活。包括白晶莹在内,10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中有5名是女性。妇女是减贫贡献者,更是脱贫受益者,4416万我国农村妇女摆脱了绝对贫困。

    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妇女平等享有养老、医疗、生育、失业、工伤各类社会保险待遇,其中,包括少数民族妇女、残疾妇女、老年妇女在内的6.6亿妇女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包括妇女在内的8500万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及精神文化方面获得全面支持,900万困难和重度残疾妇女享受特殊补贴。

    ——妇女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在最危急的时刻,我耳边听到了急救车的声音。正是‘母亲健康快车’载着医护人员的及时赶到,给我带来了生的希望,护佑了我们母子的平安。”抱着刚刚满月的宝宝,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澄江镇凌富村村民罗伟玲心存感激地说。

    2022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5.7/10万,农村地区降幅大于城市,提前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我国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妇幼健康高绩效的10个国家之一;我国妇女人均预期寿命已超80岁,比世界女性平均水平高4岁;面向农村妇女和城市低收入妇女持续开展宫颈癌、乳腺癌免费筛查,中央投入近25亿元救助贫困患病妇女,女性全生命周期管理不断健全。

    ——妇女平等受教育权得到有效保障。“国家政策让我们更有底气完成自己心中的理想。我选择成为一名教师,就是想在教给孩子们知识的同时,也将自强不息、向上向善、追求美好的‘春蕾精神’传递给他们。”“春蕾计划”受助者、银川市阅海第四小学教师问晓梅告诉记者。截至2022年底,“春蕾计划”已累计为409万人次女童提供助学帮扶。在改善中国女童受教育状况的同时,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促进妇女和女童教育与减贫生动鲜活的“中国经验”。

    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性别差距基本消除;就学的残疾女生超过50%在普通学校就读;普通高中在校生中女生占比连续7年保持半数以上;高等教育普通、职业本专科和研究生在校生中女生占比均超过男生;接受职业教育的女性越来越多,“互联网+教育”助力更多女性学习成才。

    ——妇女参与国家和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管理水平日益提高。就在一年前,姜丽娟站在了党的二十大开幕前的“党代表通道”上,将她和下姜村的故事带到了全国人民面前……党的二十大中女代表占比达到27%,比上届提高2.8个百分点;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国两会上的女性身影越来越多,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认真履职尽责、建言献策,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女性风采,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女代表和全国政协女委员占比分别为26.54%和22.4%,比上届分别提高1.64和2.36个百分点;企业职工董事、职工监事、职工代表大会代表中,女性占三分之一左右;新一届村委会班子成员中女性占28.1%,比上届提高7.1个百分点,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更加广泛深入。

    ——妇女对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升。2022年10月31日,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浩瀚苍穹奏响中国强音。负责总体研制工作的梦天实验舱研制团队里,女性成员占比达60%以上。她们一路披荆斩棘、攻关克难,用实干“拼”出中国空间站的“最后一块拼图”,实现了“以国为重、巾帼报国”梦。

    近年来,我国出台专项措施支持女性科技人才成长、实施“科技创新巾帼行动”等,女科技工作者占比达到45.8%,女性在科技决策中的参与度不断提高;如今,我国女性就业人员占比保持在四成以上,互联网领域创业者中女性占55%,数字贸易、电商、直播等新就业形态中的妇女从业者占比约三分之一,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此外,连续制定实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坚持预防为主,开展专项打击行动,2013年至2022年破获拐卖妇女儿童案件1.8万起,十年间拐卖案件降幅达到86.2%,着力消除针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暴力……我国妇女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提升,妇女在政治、经济、教育、社会和家庭生活各领域的平等权利得到更好实现,广大妇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为了人人享有人权的美好未来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

    10月30日,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儿童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妇女的广泛参与,也将为妇女全面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我们坚信,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妇女必将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全面的权利,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全面发展,“共建共享一个对所有妇女、对所有人更加美好的世界”的蓝图将一步步成为现实。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