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丽
□ 赵春艳
隆冬时节,窗外寒风刺骨,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武清校区)教学楼内却温暖如春。日前在这里举办的“闪耀巾帼风 最美在基层”活动精彩纷呈,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的产品和项目轮番亮相。活动中,武清区女企业家协会与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签订《产教融合实习实践实训基地框架协议》。
“在武清区妇联帮助下,我们作为京津冀首个巾帼共富实践基地,将致力于打造校企合作新样板。”签约现场,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理事长贾秀芳满怀信心。
巾帼共富联盟成员、天津鸿雁恒胜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丽在活动中收获颇丰。据她介绍,企业已与学校达成共识,将充分利用学校展示空间,打造共享智能直播间,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助力企业转型升级,首批已签约40名大学生。
天津市武清区巾帼共富联盟成立以来,像这样的“妇字号”“撮合”活动,区妇联已经举办多次,通过“握指成拳”形成合力,全面释放新领域女性增收共富新活力,越来越多的“妇字号”企业、巾帼农业现代科技示范基地、巾帼家庭手工坊、巾帼众创空间加入联盟,真正做到妇企一家人、一条心、一起干,呈现妇企交融同心共富的生动局面。
组织“共建”,夯实服务链条
为深化妇联组织改革和建设,激发新领域女性投身乡村振兴干事创业积极性,武清区妇联联合区女企业家协会、普雅花妇联执委工作室在天津市率先成立巾帼共富联盟妇联,围绕大运河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创新“党建引领、妇联搭台、市场参与、企业运作”新模式,打造了多元参与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平台。
作为联盟妇联主席,天津一芳田童趣农庄负责人邓晓琳有着实在感受:“在区妇联引领下,联盟充分链接京津冀优质资源,不仅为成员单位带来新的客户、市场和信息,更提供了大量政策解读、交流合作机会,为企业核心业务拓展助力加油。”
为助力联盟成长壮大,培育巾帼新农人,武清区妇联首创新农学堂实训基地,组织开展“京津冀花乡携手助共富”“解码王杜庄亿元电商村”“打卡乡村旅游新地标红寺村”等新农学堂精品课42期,开展通武廊巾帼创业故事荟、巾帼科技助农直通车活动200余场,培育巾帼共富先锋100余人。
无论是组团参加津洽会、义博会等大型展会,或是携手市女企协开展巾帼共庆丰收活动,妇联组织都为联盟成员觅得新市场新良机,孕育巾帼共富无限生机。
资源“共享”,发力特色产业
如何凝聚串珠成链、连线成片的优势资源?武清区妇联主动搭建巾帼共富联盟与京冀两地协会商会沟通交流平台,联合通州区、廊坊市妇联开展京津冀乡村振兴微论坛、通武廊绽放“她经济”服务季交流会、通武廊“云端她经济”分享会等活动,宣传推介武清新商圈、南湖绿博园、河北屯镇李大人庄村等服务妇女儿童资源和特色产业项目90个。
为扩大巾帼共富“朋友圈”,区妇联带领联盟成员走访北京“妇字号”基地,邀请北京巧娘协会和女性创业代表到武清区大孟庄镇、曹子里镇、南蔡村镇开展农业项目交流。
“互访加深了京津两地姐妹情感和互信,目前,我的农场85%灵活用工来自武清,绝大部分是女性。”北京圆梦缘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少华为此骄傲。
为给巾帼共富联盟注入更多动力,武清区妇联举办“百岗暖百企 巾帼优服务”亮牌争星服务,引领巾帼文明岗争做优化营商环境的“排头兵”,联动农商银行发布“乡村振兴津帼贷”“创业经营巾帼贷”系列产品146笔,为巾帼企业投放贷款2.08亿元,助燃女性创业热情。
项目“共担”,解决共富难题
走进大孟庄镇三间房村的水培蔬菜产业园,一簇簇鲜嫩的罗马生菜长势喜人,“这批蔬菜质量高,供货北京市场,利润非常可观。”村民忙碌着将刚采摘的蔬菜搬上货车,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一年前,该项目还因经营不善被迫搁浅,周边7个村收益受损。在镇政府一筹莫展之际,武清区妇联以世界粮食日爱粮宣传为契机,发动巾帼共富联盟实地考察,结合初步意愿进行长期跟踪服务,最终促成联盟成员与大孟庄镇政府签约合作,盘活了“一镇一业”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
据悉,像这样的同心共富项目,武清区妇联、巾帼共富联盟妇联已携手打造20个,精心绘就大运河畔26个“妇字号”基地旅游服务地图,组织运河休闲游、樱桃农耕文化节等“巾帼庆丰收”主题活动246场,实现年产值1.1亿元,带动6400人就业,服务人数超过3.6万,辐射带动京津冀820个村庄致富增收。
对于今后的共富目标,武清区妇联主席李金霞表示,将持续深入加强对巾帼共富联盟支持力度,集中实施一批为企业办实事巾帼暖心服务活动,把巾帼共富联盟打造成妇联联系新领域女性的牢固纽带和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品牌,增添农文商旅深度融合巾帼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