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栏目:关注积石山6.2级地震

版面: 视点评论

生活还在继续,烟火气中升腾起希望

——女报记者直击积石山地震受灾群众安置点


    12月20日,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所属第940医院专家医疗队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后立即组织送医送药巡诊工作。

    新华社发(郭泽天/摄)

    十二月二十日,在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大河家镇陈家村受灾群众安置点,一位母亲正在喂孩子吃午饭。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袁鹏/摄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袁鹏

    12月20日9时许,当清晨的阳光冲破了最后一抹晨雾,空气似乎一下变暖,阳光也变得格外明媚。

    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大河家镇陈家村村民委员会广场上,一排排救灾帐篷排列有序,村民们有的在外面晒太阳,有的在领取物资,还有的排着队在医疗点领药……不时有运送物资的车辆进进出出,尽管人来人往,但秩序井然,地震带来的担心、焦虑正在慢慢消散。

    有了铁炉,更暖和了

    “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31662部队的,在这里我们共为群众搭建了大小63顶帐篷,后续根据村里的安排,我们会继续搭建。”28岁的盛凌飞是这支部队的文书。他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地震发生后,部队根据上级命令,在地震发生3个小时后,他们便赶到了此次地震的震中柳沟乡开展搜救工作。所幸,他们到达的村因为居民住得比较分散,加之一些居民不在家,搜救中只发现了一些伤者,几名伤情比较重的伤员随即被救护车拉走了。当天早上,他们又立即赶到邻近的大河家镇陈家村开展救援工作。

    “我们到的时候,村委会广场上到处是人,路边还有倒塌的房子,群众都在抱团烤火,看到群众没帐篷住,我们立即开始搭建帐篷,19日上午,部分居民就住进了帐篷里。”盛凌飞告诉记者。

    因为担心天冷村民们受不了,战士们又给每顶帐篷配了铁炉子。害怕村民煤烟中毒,他们特意把铁炉放置到帐篷外面。“有了铁炉,觉得更暖和了,不仅能取暖,喝个热水也很方便!”一名村民对记者说。

    采访中记者还注意到,一名年轻的战士拿起扫帚,熟练地把帐篷周围散落的煤屑和垃圾打扫了起来。

    在帐篷里吃上了手抓饭

    很快到了中午的饭点,住在村委会广场的战士们老早就开始准备饭菜。在战士们的炊事车旁边,两家个体老板也架起了锅灶。

    一名叫马祖林的个体老板告诉记者,他在邻近的康乐县从事餐饮工作,看到积石山县遭了灾,19日晚上他便和爱人带着灶具和食材驱车赶了过来。在车上睡了一晚上后,今天一大早就开始为村民们做早饭。

    “我是专门做手抓饭的,早饭做了一大锅,一会儿就分完了。”马祖林说。谈及为村民免费做饭的原因,他说,都是我们的兄弟姊妹,大家遭了灾,献点爱心是应该的。

    说话间,锅里的羊肉抓饭已经熟了,随着锅边的厨师拿起大饭铲铲起、拌匀,熟嫩的胡萝卜色泽诱人,肉香、米香四溢,等着吃饭的人们陆续等在了灶前。

    “老人、孩子排在前面打饭,其他人排在后面……”随着提醒的声音响起,人们自觉排起队,有序打起了饭。

    另一边,战士们的灶上也开饭了,部队今天做的是微辣的火锅,食材有各种蔬菜、肉类、鸡蛋等。另一个灶上则是炒菜米饭、牛肉面。

    大灾之下,一碗牛肉面就能温暖人心。

    在一座帐篷前,一个叫佘志兰的小姑娘开心地对记者说:“早饭我吃了抓饭,这回吃的是牛肉面,这里的饭真好吃!”

    我们有信心重建家园

    一个叫马祖力哈的老奶奶在地震中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家里只剩下儿媳和3个年幼的孩子。儿子是家里的顶梁柱,儿子的离世不仅给这个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更是老人心中难以言说的痛。

    了解到老人家里的情况,镇妇联主席马春芳立即记录下来并指导巾帼志愿者对老人一家进行定点帮扶。

    更多的群众心里深埋着家园破碎的伤痛,但没有人抱怨。因为大家都明白,地震带来的伤害无法避免,他们相信身边的战士、民警和所有前来救灾的人。

    “地震中我的眼睛受了伤,医生送来了药,现在住进了帐篷,早上还吃到了牛肉面。”地震中眼角受伤、家里房屋垮塌的李艾由卜告诉记者。

    “现在是特殊时期,除了靠政府帮助,我们自己也要想办法努力克服困难,我们有信心重建家园。”由于受灾群众人数太多,还在个人搭建的帐篷里居住的一名村民对记者说。

    ……

    采访中,一名陌生的回族大妈端着打好的一份饭菜,悄悄地放在了记者身边,又安静地离开了。

    “那个大妈看你一直在采访,就给你打了一份饭,我们也不认识她。”马春芳对记者说。

    生活还在继续,烟火袅袅中,安置点里溢满温暖,也升腾起重建家园的希望和信心。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