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衢州市妇联致力于发动巾帼力量,鼓励妇女利用家门口的空闲地打造整洁美观的“一米菜园”。为将庭院经济效益放大,在妇联的牵线下,乡村与企业签订“庭院经济”产业帮扶协议,打造“花卉绿植”庭院经济模式,为乡村发展赋能助力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
桔梗、鸢尾、细叶美女樱、粉黛乱子草……冬日暖阳下,在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辉埠镇路里坑村的农户庭院内,一盆盆摆放整齐的绿植,为萧索的季节增添一抹绿意。
别看这小院儿不起眼,现在却是村民增收的新密码。“一方小小‘共富庭院’,将资源变财源,让‘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在我们村成为现实。”路里坑村支部书记刘志亮高兴地说。
路里坑村有着千年采矿史,矿山关停后面临着环境差、无产业、收入低的三大难题。特别是上了年纪的都留在家里,年轻人又都在外打拼,村里妇女不仅要承担农活,还要照顾孩子和老人。
近年来,衢州市妇联一直致力于发动巾帼力量,鼓励妇女利用家门口的空闲地打造整洁美观的“一米菜园”,在提升乡村颜值上下足功夫,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如何将庭院经济效益放大?路里坑村蹚出了一条新路。
在县妇联的牵线下,路里坑村妇联主动提议,村“两委”共同商议,在今年9月引进了浙江原色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庭院经济”产业帮扶协议,将农户闲置的庭院以每平方米30元的价格租给公司作为花卉基地,由农户负责日常管护。广大农户尤其是留守在家的妇女们,每天浇浇花养养草,钱袋子就鼓了。
一个金点子,赋能助力了乡村发展。这样的庭院经济,既美化乡村环境,又带动了村民增收,还为花卉公司解决了因非农化非粮化无处种植花卉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举三得。目前,路里坑村已完成第一批40户4200平方米庭院种植,预计全村建成后能带动295户增收90余万元。
“一年浇浇水、拔拔草,我们家就能增加2000多元的收入。”路里坑村55岁的妇女黄文君,心里乐开了花。她家庭院原来杂草丛生,现在有了“共富庭院”,环境变了样,心情也变了样。
村里还将一些产权归村集体的荒废闲置块地整理出来,建成共富庭院,打造低收入农户认养区。目前,村里的低收入农户每人认养100平方米。由于认养区面积较大,还安装了滴灌装置,低收入村民只要拔草养护每年就能增加3000元的收入。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的庭院内摆上了“妈妈的味道”美食小摊车。原来,花开时节,村内游客增多,不少游客被吸引至农家小院,于是有着美食手艺的村妇又有了用武之地。一个个“花卉绿植+新安江美食”庭院,让一方小天地变成了既好看又“好吃”的场所。
如今,从路里坑村发芽的“花卉绿植”庭院经济模式,就像枝叶舒展的藤蔓,不断向常山甚至衢州蔓延。
在开化县城西郊,毗邻国家5A级景区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的桃溪村,美丽庭院与村庄环境整治相结合,创建成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村,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去根宫佛国玩,顺道来这里放松放松。没想到家家户户庭院干净整洁,不是种花就是种菜,就连柴火堆都摆放得整整齐齐,像一幅田园画。”从衢州市区驾车来的刘女士,把相机对准了“一米菜园”。
“我们把‘一米菜园’围栏设计融合根雕元素,造出别样‘小景’,游客来了拍照很出片。”桃溪村妇联主席丰雪梅笑着说。
沿着村道向上走,一处宽阔的草地上传来孩子们嬉闹的笑声。这里是“牧童乐园”,占地30亩,里面配套了滑梯、秋千、海盗船等游乐设施,免费对外开放。
知道妇女们有跳广场舞的习惯,丰雪梅争取来资金,在乐园的小广场上安装了一套音响设备。饭后闲暇,大人在乐园广场上欢快舞蹈,孩子们则在一旁嬉戏,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的乡村景致。
“村里现在环境好,设施齐全,我们还能在家门口上班赚钱,日子潇洒,人也快活。好多游客都羡慕我们这样的生活方式。”村民杨文美说。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衢州,农村庭院从美丽到增收再到和美,不断迭代升级,成为展示村民物质富裕、精神富裕的共富新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