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刘旭
在江西,巾帼志愿服务正被赋予新的内涵,凝聚起更大正能量。
“龚全珍式”巾帼志愿者12名,“龚全珍式”巾帼志愿服务队11个……日前,江西省妇联发布首批“龚全珍式”巾帼志愿者(服务队),“我们将擦亮‘老阿姨’龚全珍这一闪亮的精神名片,传承红色基因,聚合巾帼力量,推动志愿服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迈上新台阶、作出新贡献。”江西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钱昀表示。
据了解,近年来江西省妇联不断深化巾帼志愿服务工作,聚焦妇女儿童所思所盼,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加强妇女思想政治引领、融入社会治理创新、改善妇女儿童福祉中取得了长足进展。
鲜活的语言、通俗的方式、切实的效果……在赣州,巾帼志愿宣讲深入人心,广受好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田间地头、广场公园,都留下了“赣鄱红色娘子军”、赣南巾帼志愿宣讲团带来的生动透彻的大宣讲。在线上,赣州市妇联新媒体直播间定期邀请专家志愿者围绕科学育儿、卫生健康、创业就业、法律维权等妇女家庭普遍关注的知识进行线上授课,自开播以来,已举办近100期,观看及互动量500多万人次。
江西巾帼志愿服务的重要着力点既在民生所需,更在妇女儿童和家庭的急难愁盼。
在一次走访中,“敲门嫂”彭敏发现环山社区老人沈某和老伴家门久敲不应,于是强行把门打开,发现两位老人都因摔倒动弹不得,及时将两位老人送到医院进行治疗并联系上在外工作的两个儿子。
在新余市渝水区,像彭敏一样的“敲门嫂”有1200余人,“敲门嫂”巾帼志愿服务队有58支。她们一方面开展结对帮扶,对1300余名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独居老人、高龄老人坚持每天上门敲门,嘘寒问暖;另一方面,突出精神慰藉,用拉家常消解寂寞,帮助老人与在外工作的儿女通电话、视频聊天等。同时,紧扣邻里矛盾和健康需求,提供调解服务和医疗保健服务。多年来,“敲门嫂”累计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
巾帼志愿服务关爱“一老一小”,已是常态化坚守。在江西省妇联倡导的“万户家庭结对子”“万千力量送服务”留守儿童关爱活动中,19.4万名爱心妈妈巾帼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结对,常态化走进留守儿童家庭,提供亲情陪伴、课业辅导、素质拓展、自护教育、心理辅导、文化生活等精准服务。
“千方百计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是江西巾帼志愿服务在权益保障上的初心和使命。
据了解,江西全省18万余名村妇女小组长、93万名妇女“法律明白人”加入巾帼志愿服务队伍,宣传普及妇女权益保障、未成年人保护等法律知识,她们常年活跃在农村、社区开展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为妇女儿童提供直接便捷的维权服务。
在移风易俗上,巾帼志愿者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开展乡村大舞台、乡村邻里节等群众性活动,积极参与推进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行动,组织巾帼志愿者开展家风家教、清洁家庭、垃圾分类、绿色生活等文明实践活动,带动人人参与、家家行动。
如何让巾帼志愿服务既贴心又有效?钱昀有着深入思考。她表示,一方面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妇女思想政治引领,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应妇女儿童所思所盼。“值得注意的是,对重点人群的关爱帮扶不是给钱给物一给了之,要根据有发展能力的低收入妇女、无发展能力的低收入妇女、老龄妇女、残疾妇女以及流动留守儿童等不同对象多一些观察,多一些体谅,多一些换位思考,根据不同需求提供精准服务。”钱昀还提出,要深化家庭家教家风志愿服务,持续开展清洁家庭、最美家庭创建活动,开展绿色环保志愿服务,以巾帼之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在绿色家庭创建中炫出巾帼一抹红。
据了解,江西省妇联将进一步加强巾帼志愿服务管理,制定巾帼志愿服务指导意见,提升巾帼志愿服务水平。在强化推动巾帼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品牌建设、项目化发展上持续发力,建立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的巾帼志愿者队伍,推动巾帼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化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巾帼志愿模式,推动巾帼志愿服务精细化、可持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