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基本问题,对各级领导干部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提出明确要求。
如何正确理解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概念,深入认识历史上和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意义,探索其在新时代的实现路径,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的专家。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景韵润
党始终高度重视党员干部家风建设
“家风建设与新中国的治国理政一直联系在一起。”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教授宋少鹏讲道,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倡“革命家风”,这个词语既表示继承艰苦朴素等优良革命传统,也表示支持妇女解放、用男女平等等新的革命理念来改造家庭。“到了20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大量知青返城过程中,反对高级干部特殊化成为党内建设的重心之一,‘革命家风’的要求从普通党员上升到特定的‘革命干部家庭’。党对革命干部及其家属提出了继承与发扬‘革命家风’的要求,即继承老一代‘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传统。”
宋少鹏回忆道,1979年《人民日报》刊登了系列“革命家风”文章,围绕原上海市市长曹荻秋女儿曹晓兰在安徽不返城的故事,树立了“革命干部的好后代、干部子女的好榜样”的典型人物。“20世纪八十年代,家风、党风、社会风气联系在了一起,特别是对党的各级领导同志的家风提出要求,将领导干部队伍的修身与家风建设、廉政建设联系在一起,成为党自我革命与自我建设的一部分。”
家风是百年党史中恒久的话题,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树立的优良家风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传家宝。“有着百年历史的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党员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和廉洁自律。”在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宣传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姚鸿昌看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建设。优良家风是一个家族历经岁月沉淀、世代相传形成的独特优良风气,是一种让后人立身于社会、终身受益的品质。”
“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中坚力量,其精神状态,能力素养,作风形象显得格外重要。中国共产党人既是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姚鸿昌表示。百年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相融通,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在新时代再次迸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
新征程上,要坚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
宋少鹏表示,“文明家风”的内涵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内涵相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新时代的家风建设逐渐制度化,开始写入党规国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的内在组成部分。”
宋少鹏指出,2018年《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把家风从软约束变为硬制度,不重视家风建设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可以给予党内处分;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将家风建设正式纳入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到国家治理的战略高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将“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纳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成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有机组成部分;2020年家风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我们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这时候更需要一支德才兼备、规模宏大的领导干部队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杰表示,新时代,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仅是个人品德的象征,更关系到党风政风、社风民风。
“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而家风的善良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王杰指出,社会发展必须以千千万万家庭的良好家风为基础。在这一过程中,领导干部的家风显得尤为关键。领导干部是社会的楷模、人民的榜样。“‘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领导干部的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将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这种氛围将影响千千万万个家庭,推动整个社会向前迈进。”
“良好的家风建设,还能培养领导干部对家庭和国家的责任感和情怀。”王杰进一步说,“‘国之本在家’,一个具备责任感和情怀的领导者,在治理中能考虑全局,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这种家风的传承和弘扬,将在领导干部的行为和决策中体现出来,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新征程上,要坚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姚鸿昌建议,每位党员干部都要从自己做起,重视家庭建设,创建好家庭,实施好家教,传承好家风。“好家庭是所好学校,好家教传承好家风,好家风创造好人生。只有重视家庭文化建设,提升我们的能力素养,才能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担当新使命。”
用实际行动带头树立新时代良好家风
进入新时代,家风建设已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成为全面从严治党新抓手。领导干部守住初心,为党和人民做奉献,就要把家风建设放在重要地位,带头树立良好家风。
“领导干部自觉培养和涵养时代家风至关重要。”在王杰看来,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首先要鼓励自我反思和提升。领导干部应“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觉以廉洁修身、廉洁持家、廉洁兴家为目标,努力建设“积善之家”,以过硬的家风锻造过硬的作风,以过硬的作风塑造清廉的党风政风。
“其次,要强化清廉家风建设,建立和完善廉政文化体系,使家风建设与廉政文化相互促进。”王杰指出,要通过强调家庭中的廉洁自律,引导领导干部成为家庭成员拒绝腐败的榜样,形成浓厚的家庭廉政氛围。
“同时,通过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宣传和示范,强调家风建设的重要性。”王杰建议,可以借助媒体等渠道,宣传家风建设的成功案例,激发社会对良好家风的关注和认同,还可以鼓励具有良好家风的领导干部分享他们的家庭建设经验,引导其他家庭学习。
“家风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家庭成员的身体力行。”姚鸿昌表示,党员干部的家风好,要体现在勤俭持家、读书明理、利他助人、尊老爱幼、诚实守信中,还要体现在廉洁奉公、学思行悟、为民服务、实事求是里。
为此,姚鸿昌建议党员干部挖掘、整理自己的家文化故事,撰写新时代家书,启迪心灵,唤醒智慧,同时激励家人共同实现健康成长幸福发展;撰写家庭成长日志,将陪伴爱人、陪伴孩子、陪伴父母的过程记录下来,形成文化智慧和家风传承的重要资源;创作文化传记相册,继承和发展长辈和家庭的精神文化,由各代人共享与传承良好家风,呈现出家族代代出英才的景象。
“不实现创造性转化,传统还是传统,就不会有新的内涵,不实现创新性发展,历史还是历史,就不能引领好方向。”在姚鸿昌看来,党员干部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追寻“中国梦,我的梦”为目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四个自信”,找到幸福起点,创建好家庭,实施好家教,传承好家风,走好学习化生存、智慧化生活、意义化生命的幸福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