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新女学周刊 理论 PDF版下载

版面: 新女学周刊 理论

2023以理论创新回应时代关切 聚学界之智推动性别平等

——“新女学”年度热点回眸


    ·编者按·    

    即将过去的2023年,是中国记忆中浓墨重彩的难忘一载,也是中国妇女儿童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这一年,《习近平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论述摘编》出版,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妇女儿童事业和妇联工作的高度重视。这一年,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党领导下的妇女事业继往开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凝聚学界之力,汇集学界之智,《新女学》持续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国妇女十三大精神,梳理党领导妇女运动百年重大成就,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与妇女全面发展,深化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研究,推动妇女/性别研究走稳走深走实,团结引领广大妇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半边天作用。

    ■ 《新女学》周刊编辑部

    重大主题篇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之年。《新女学》与学界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考如何将理论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如何激励广大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巾帼智慧和力量。

    ——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党和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旗帜。《新女学》2023年继续推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思践悟专题,敏锐抓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与新进展,及时回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论述和重点文献,刊发《树立人民至上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以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最高原则”的内在意蕴》《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逻辑向度》等文章;并从多议题、多层次、多维度进行分析和阐释,涉及党的建设、群团组织、家庭建设、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二个结合”、“全球南方”等重要议题和理论观点。尤其着力聚焦妇女儿童发展、妇女组织工作。刊发《深刻领悟〈复兴文库〉序言精神 以创新研究促进妇女思想政治引领》《“三大倡议”引领新时代妇女全面发展》《牢记嘱托 面向未来 努力推动新时代儿童事业发展》《以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努力开创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重视发挥妇女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等文章。

    ——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论述摘编》

    《习近平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论述摘编》的出版是今年全国妇女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书分八个专题科学阐述了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政治保证、使命任务、方向道路、依靠力量、制度保障、外部环境等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迎接中国妇女十三大的召开,《新女学》陆续推出《认真学习〈论述摘编〉 推动新时代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刻领会“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党的妇女工作的根本保证”蕴含的三重逻辑》《牢牢把握当代中国妇女运动的时代主题》《团结带领妇女建功新时代做建设者倡导者奋斗者》《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发挥妇女“两个独特作用”》《强化国家意志 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握当代中国妇女运动时代主题,团结带领妇女建功新时代》《用好中国传统家文化,推动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优化妇联组织的组织结构 促进妇联功能的有效发挥》《以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儿童优先原则 促进新时代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刻领会“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准确领会深化妇联组织改革 和建设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要求》《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全球妇女事业发展的中国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妇女全面发展》《在新发展格局与国家治理中推进妇女儿童事业》《以关怀书写促进新时代中国女性发展》《凝聚巾帼力量 涵养清廉家风》《“妇联组织要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内涵意蕴及现实要求》等专家文章,加深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理解。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女学》继续推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刊发了《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把握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的实践要求》《在历史机遇中谱写新时代青年的奋斗诗章》《坚持人民至上立场的逻辑内涵与基本要求》等文章。部分文章将理论阐释的“普遍性”和性别分析的“前沿性”有机结合起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理论指引与实践伟力》在分析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理论指引与实践伟力时,提出将保障妇女权益系统纳入法律法规,上升为国家意志,内化为社会行为规范。《坚持“两个结合” 开辟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为指导,领导中国广大妇女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并取得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的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不断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国妇女十三大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10月30日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需要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妇女的作用不可替代。此前的10月23日,中国妇女十三大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李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会祝贺,丁薛祥代表党中央致词。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十二届执行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11月7日,《新女学》推出特别策划,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国妇女十三大精神,刊发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 妇女的作用不可替代》《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妇女工作始终》《正确认识“三个关系” 努力推动妇女工作高质量发展》《深化妇联组织改革 推动新时代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等文章,以期团结动员广大妇女听党话、跟党走,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巾帼力量,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妇女事业和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

    ——梳理党领导妇女运动百年重大成就

    为了更好地了解党领导妇女运动的百年历史,为我国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新女学》继续推出党领导妇女运动百年重大成就专题。《新时代妇女参与科技创新的进展与成就》从多角度梳理了新时代妇女参与科技创新的进展与成就。《新时代妇女与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发展与进步》提出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妇女日益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受益者。《持续深化改革,努力开创新时代妇联工作新局面》总结妇联组织在改革中开创妇女工作新局面的成果并对进一步深化妇联系统改革提出了思考。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与妇女全面发展

    一个不断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必将为妇女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为男女平等和谐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社会环境。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需要凝聚包括广大妇女在内的磅礴力量。《新女学》推出中国式现代化与妇女全面发展专题,刊发《妇女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妇女融入全球化进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巾帼华章》《妇女事业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同频共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与妇女发展互促共进》等文章,引领广大妇女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做文明风尚的倡导者、做敢于追梦的奋斗者,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阔步向前。

    女学理论篇 

    新时代新征程,妇女/性别研究工作应更好地服务妇女工作、服务妇女群众,推动新时代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女学界深化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研究,用性别视角研讨人口高质量发展,讨论生育友好社会构建中的父职,推动妇女/性别研究走稳走深走实。

    ——深化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研究

    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以及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原典解决寻找妇女解放、人类解放的道路,是学者们不断探寻的理论议题。《新女学》继续推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笔谈,《以学术创新回答中国之问和时代之问》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界定,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以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研究的创新路径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进而回答中国之问、时代之问。《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释义》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流派的发展脉络,澄清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概念的差别。《女性学的专业使命和独特优势:推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指出女性学专业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方面,具有其他专业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

    ——推动妇女/性别研究走稳走深走实

    中国妇女研究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会暨2022年年会的召开,对2023年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守正创新推进妇女研究工作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以高质量妇女研究助推新时代新征程妇女事业发展》围绕明确高质量妇女研究要提升政治站位、心系“国之大者”、推进组织建设进行了探讨。《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妇女事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搭建女社科工作者成长新平台 研讨妇女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立足学科优势 回应时代关切》《立足中国视野 注重本土实践》《开拓·进取·创新·超越:中外妇女/社会性别史研究新进展》等文章呈现了一系列妇女/性别研究学术会议的研究成果。新版《性别社会学》出版以后,《在性别研究中革新知识生产体系》提出,该教材充分显现了“性别”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在回答性别与文化之间如何“社会化”“中国化”“平等化”三个问题中,彰显了丰富的理论价值。

    ——聚焦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等要求,《新女学》持续关注“三家”建设。《新时代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深入研讨中国式家庭现代化的价值意蕴、重要特征,探讨人口变迁背景下婚姻家庭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应对策略,推动完善相关法律和公共政策;《深入理解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丰富内涵》提出应强调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以期为当代家庭教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中国婚姻家庭变迁的新趋势与新特点》聚焦中国社会新时期婚姻家庭变迁出现的新现象、新趋势与新特点等问题;《重思照料:责任伦理还是爱的伦理?》从伦理的角度,以夫妇、亲子、代际之间的相互照料为考察对象,对家庭内部的照料劳动与照料关系展开思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 努力做好新时代家庭工作》提出了中华传统婚姻美德时代化发展的意义和路径。《如何合理构建家庭领域的性别分工》提出,夫妻双方应共同以“地位平等、意志自由、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原则,合理构建家庭生活领域的性别分工。《破除性别刻板心理,促进家庭文化建设》提出了破除性别刻板心理,促进家庭文化建设的可行之道。《农村高价彩礼之思:源何来?怎么治?》强调治理高价彩礼既是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前提。《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教育促进功能与实施效果分析》提出家庭教育促进法设定的国家责任、社会协同责任以及法律责任具有义务的强制性。

    ——加强妇女口述史与性别史研究

    通过妇女口述史的方式来呈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妇女成功开创、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实践中对于进一步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式现代化妇女口述史研究的着力点》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妇女口述史的开展需要在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所包含的现代性、中国性和世界性三重属性的基础上着力。《共融·平等·互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记忆》记录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额尔登挂老人的生活和工作经历、关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记忆及自我体验等的口述。《寻访女性历史的足音 展示新中国女性群像》对新中国女性群像: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工作坊上的女性口述史实践、知识生产和传播等研究方法及理论进行了分享。

    ——用性别视角研讨人口高质量发展

    2023年5月,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集中研究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新女学》推出性别视角下的人口高质量发展专题,《完善生育假期用工成本分担机制 促进妇女平等就业》对生育假期的落实情况、企业生育成本负担与减负呼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生育假期用工成本分担机制的政策建议;《破除工作—家庭矛盾 为职业女性生育提供支持》对职场女性的生育选择及职场状况、女性的生育与职业发展的相互关系予以总结,对如何通过改善职场女性职业发展以提升其生育意愿予以探讨;《供需政策协同发力 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提出从供需政策协同发力,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讨论生育友好社会构建中的父职

    在当代中国生育率低迷、照顾危机和母职较重等各种因素的促动下,催生出学界对“父职”的研究热潮。《新女学》推出“父职”系列讨论,《“爸爸带娃”短视频:关爱父职的大众版本和时代需求》提出爸爸达人们之所以能够在短视频中创造巨大流量并非偶然,而是根植于社会各界呼唤关爱父职的时代需求;《构建理想中的父职:优秀奶爸的“新父职”实践》指出,我国优秀奶爸群体正在数字实践中塑造出积极育儿、爱护子女的“新父职”父亲形象;《“双城爸爸”与“现代慈父”形象的塑造》指出双城奔波使得“双城爸爸”和妻子儿女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流动的状态,而这种流动状态促使“双城爸爸”们有意识地塑造出“现代慈父”的形象。

    ——从当代影视文化中看女性独立

    什么是真正的女性独立?近些年来,国内的女性题材影视剧作为一支重要力量频频在荧屏上产生热烈的反响,通过学者们对女性影视题材的探讨,我们能够捕捉蕴含其中的性别文化逻辑。《怎样是打开女性叙事书写的正确方式?》提出关于“30+”女性形象的文化书写方式反映出当代婚恋观的变化,以及主流文化对女性独立和自我价值诉求的肯定。《〈老女孩〉:中年女性的一次大胆剖白》通过剖析2023年“阿那亚戏剧节”中的剧本朗读节目《老女孩》,提醒我们关注容易被公众忽视的中年女性的情感需求和精神世界。

    平等实践篇 

    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向好的趋势中,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推动妇女儿童权利落实,是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2023年,女学界深入探讨促进妇女儿童发展的成功事例,通过研究政策制定、教育倡导、社会动员等多方面的实践,为读者提供视角,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性别平等。

    ——解读“两纲”统计监测报告

    2023年,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统计监测报告。《新女学》特邀专家对统计监测报告进行了深入解读。《机遇与风险共存:女性教育发展新局面》指出,当前女性教育发展是我国性别平等教育政策长期推动的成果。繁荣的女性教育背后也蕴藏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风险,要辩证地看待女性人数在中学后教育中的快速变化,以及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和性别文化。《从“纲要”出发 切实保障儿童权利实现》则从儿童权利的角度对统计监测报告进行了解读。

    ——推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妇女儿童工作

    第七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的妇女儿童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努力开创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我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儿童发展道路,才能推动妇女儿童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更好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发挥“半边天”作用》畅谈了在责任担当上、在理论研究上、在干部培养上、在决策咨询上的四点体会。

    ——关注乡村振兴中的巾帼力量

    乡村振兴作为一种国家层面的发展干预,其政策和实践需要置于性别范式之中。《乡村振兴的性别视角:关注实践中的女性看法和期待》以实地调研为基础,考察了农民基于不同的性别劳动分工、性别角色和关系,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生计、生活状况,以及对于乡村振兴主要目标的主观理解、需求与态度的差异,并分析其政策启示。《重视基层女性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应将农村妇女从一般发展实践中不可见的“她者”,更好地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能动主体。《家庭教育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提出,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灵魂,用母爱教育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是解决当下乡村社会问题的有效切入点。

    ——关心关怀妇女全面发展

    关心关怀妇女全面发展一直是《新女学》的重要议题。《如何保障新业态就业妇女体面劳动和安心工作》一文作者访谈了一些新业态就业妇女并指出需发挥妇联组织和新业态行业工会的作用,保障新业态就业妇女合法权益,团结引领她们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巾帼力量。《提升农村妇女带头人领导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提出,政府、社会机构和村庄应共同参与和推动,在性别平等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提升农村妇女参与公共事务和社会治理的意识和能力。《加大投入 促进边疆妇女全面发展》提出应在坚持新发展理念中不断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努力促进边疆妇女的全面发展。

    ——调研妇女急难愁盼问题

    《新女学》作者还坚持躬行调研,深入一线,努力在调查研究中找准各类妇女急难愁盼问题,力图提升妇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个自觉”对新时代妇女发展调查研究的启示》结合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苏区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对妇女问题的调查进行思考,阐述了毛泽东同志对调查研究的“三个自觉”。《非遗领域女性从业者创新创业的具体实践及对策》从政府、妇联和个人层面为非遗领域女性从业者创新创业建构更科学完备的支持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以女性和家庭的力量提升城市软实力》对城市女性关心的议题、妇联助力女性参与城市软实力建设的成效和面临的困境予以总结,对如何给妇联工作赋权,为女性和家庭赋能予以探讨。

    ——呼吁完善保障妇儿权益的法律法规政策

    新形势下,妇女儿童面临的问题挑战更加复杂多样。《新女学》刊发了一系列文章为保障妇儿权益鼓与呼。《完善市县两级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中强调,当前,在市县层面建立完善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具有紧迫性。《加快生育休假和生育保险政策改革》就生育休假及生育保险政策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政策及服务实施方案建言。《农村家庭生育意愿付诸行动急需配套支持措施》指出,要使农村家庭将生育意愿付诸生育行动,还急需攻克农村“三孩”生育的痛点与难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配套和扶持政策。《共建共享:在发展中增强妇女社会保障权益》对妇女社会保障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论述分析,并为新时代深入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的理念,完善妇女社会保障寻找对策。

    ——推动构建儿童友好城市的实践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是一项有温度的事业,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现实路径。《引入儿童视角 让城市环境更加“适小”》提到,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就要在城市规划中纳入“一米高度看城市”的儿童视角。《保障儿童健康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指出,保障儿童健康,需要在政策上加强对于儿童健康工作的重视。在全社会范围内打造更加优质的儿童友好体系,让儿童友好融入社会的各个角落。

    国际视野篇 

    共建共享一个对所有妇女、对所有人更加美好的世界,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新女学》阐释推动全球性别平等的中国主张,聚焦全球文明倡议新内涵,关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新进展,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全球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

    ——阐释推动全球性别平等的中国主张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国际场合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集中阐述了推动全球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中国主张。波谲云诡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为加强全球妇女事业合作、创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国际环境注入强大动力。《新女学》刊发的《坚持胸怀天下 深入理解共建共享美好世界的“中国主张”》以“坚持胸怀天下”为指南,系统考察中国性别平等实践的国际背景,全面理解推动全球妇女事业的“中国主张”。《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全球妇女事业发展的中国主张》提出,在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下深化全球妇女事业合作,将进一步凝聚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的国际共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筑更加坚实的民意基础,提供更加有力的民心支撑。《构建性别平等的全球南方命运共同体》启发和激励各界人士深入探讨和积极推进“全球南方”的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构建性别平等的全球南方命运共同体。《性别平等:全球人权治理“中国方案”的重要内容》提出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人权事业发展是全球人权治理“中国方案”的重要内容。

    ——聚焦全球文明倡议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引发国际社会的热烈讨论与强烈共鸣。全球文明倡议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为推动实现性别平等目标提供了新契机。《新女学》推出聚焦全球文明倡议专题,《全球文明倡议:中国国际文明观的最新成果》提出将全球文明倡议惠泽并赋能女性,推进女性在落实全球文明倡议中的“半边天”作用;《领会全球文明倡议精神 推动实现性别平等目标》认为,在落实全球文明倡议的具体实践中,必须切实将性别平等纳入其中推动建构性别平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四个共同倡导”:系统回答世界文明发展的时代之问》提出“四个共同倡导”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文明观,为指明人类社会向何处去贡献了中国智慧。

    ——关注联合国妇地会等国际会议

    2023年3月,联合国妇地会第67届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将性别视角纳入技术和创新 利用数字转型赋权妇女和女童》,围绕第67届妇地会的三个主题进行了梳理和阐释。《弥合性别数字鸿沟 让妇女平等享有数字未来》解读了第67届妇地会商定结论。6月,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在北京举行。《新女学》推出人权专版,刊发本报全媒体记者对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国际合作与全球人权治理”分论坛主题内容进行的报道,为全球人权事业发展贡献真知灼见。《社会性别主流化:数字时代保障妇女权利的重要战略》提出,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数字决策主流,是数字时代保障妇女权利、实现性别平等的重要战略。

    ——探析全球妇女发展的核心问题

    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已成为当下全球妇女发展的核心问题。《巾帼劳模:全球妇女解放事业的一种积极探索》指出需要汲取巾帼劳模群体蕴涵的重要精神力量,构建有利于两性平等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真正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进步。《赋权妇女:全球农业粮食系统转型的核心问题》从妇女在全球农业粮食劳动场域中的作用与劣势的反差、全球性挑战对弥合性别鸿沟的干预影响入手,为缩小性别差距以及推进妇女赋权的未来之路提出建议。《新一轮全球粮食危机下的性别不平等及其应对之策》指出,除了紧急救助困在粮荒中的妇女及其家人,需打出一套务实有力的“组合拳”。《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促中斯两国性别平等》就中斯两国互利合作、斯里兰卡的性别平等状况及中斯妇女交流合作进行剖析。

    女性议题是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国际传播的重要内容。《新女学》还努力讲好有温度、立体丰富的中国妇女故事,刊发了《女性议题国际传播的特殊价值与实践策略》等文章,并关注了今年国际妇女节的主题“人人享有数字化:创新和技术促进性别平等”,刊发《数字时代性别平等的机遇与挑战》《“显性”平等与“隐性”不公:解密ChatGPT中的性别问题》等文章,指出如何把握住数字时代的科技脉搏,利用数字技术发展助推性别平等,是当下社会亟须解决的重要性别议题。

    站在岁末回望2023年,我国在推动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理论和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展望2024年,《新女学》将继续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积极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努力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广大妇女做时代的书写人、追梦的奋斗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谱写新华章。

    (撰稿: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蔡双喜 见习记者 白晨)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