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 王丹青 薛伟伟
“这是赵寨子镇张庙村王月兰家自己种的西红柿,品质有保障……”前段时间,在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的“爱心助农团购微信群”里,出现了这样一条信息,发信息的,正是高唐县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高级农艺师杜立芝,在高唐县,大家都喜欢叫她杜站长。
在杜站长的推荐下,王月兰家的西红柿销售近3000斤。“多亏了杜站长,不但给我技术指导,还帮着销售,今年西红柿预计收入能有5万元!”王月兰感激地说。
杜立芝曾担任当地农业局蔬菜站和农技站站长,扎根基层38年。杜立芝跑遍了高唐县600多个自然村,早已记不清帮助过多少农户,杜站长也成了当地农民的农业“百事通”。高唐县有30多万农民,却只有一位杜站长。为此,2018年,高唐县成立了“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组建起一支“杜立芝农业科技服务团队”,搭建起县、镇、村三级农业科技志愿服务网络,培养了1000余名“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成员和6200多名“土专家”“田秀才”,累计推广各类新品种50多个,引进先进管理技术50多项,推广新技术种植面积600多万亩,每年为农民增加收益4000多万元。
育人才:从一个身影到一支队伍
曾经的杜立芝,常常一个人骑上自行车或摩托往村里跑,38年里,她骑坏了3辆自行车、2辆摩托;如今的杜立芝,也常常待在地里,她的身边,却多了一支队伍。
2018年1月,高唐县委从县农口部门中级职称以上人员、乡镇农技人员中筛选,组建起以杜立芝任首席专家,农业、林业、畜牧、水产、蔬菜等部门的代表委员、技术专家组成的“杜立芝农业科技服务团队”,目前团队成员74人,其中女性30人;同时发挥团队成员传帮带作用,在多个村子选取科技示范户或新型职业农民1~2人为村科普服务联络员,目前,县、镇、村三级科技(普)服务网络志愿者达到1000余名。
“杜站长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张彩云是姜店镇农业技术站站长,也是“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的成员。2018年年初,张彩云被任命为姜店镇农技站站长,“问不倒的杜站长”就成了她的榜样。张彩云一边啃书本、学知识,一边跟着杜立芝下乡进田,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技术和经验。如今,“电话一响,马上到岗”的“彩云热线”,也成了姜店镇农户心中的一颗“定心丸”。
强服务:“三级网络”把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随着团队成员的不断增加,高唐县按照“县建室、镇建站、村建点”的工作思路,在全县建立镇街农业服务工作站12个、村级联络点746个。
县级层面,“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以“传科技、习技能、提能力、强服务”为目标,为全县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培训县级和镇街农技人员,建强科技服务团队;镇级层面,在全县12个镇街设立杜立芝党代表工作站,由各镇街农技站站长作为负责人,在辖区内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培训村级服务人员;村级层面,在全县设立746个村级联络点,每个联络点由村党代表、支部书记、种植养殖大户作为联络员,收集上报群众遇到的农技问题,并及时予以指导反馈。
“三级网络”的建立,不仅能够让杜立芝和团队成员以“田间办公”的方式走进农田、蔬菜大棚、养殖场区,为群众提供农业技术服务,更重要的是,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链式服务”也在高唐县落地,助力农业社会化服务提质增效。
在王月兰家的西红柿大棚里,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感受到了“链式服务”带来的改变。王月兰的丈夫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家中经济负担较重,杜立芝主动帮其对接有机肥料生产企业;西红柿生长过程中,曾出现大棚土壤盐渍化的问题,杜立芝主动找到王月兰,提出施肥解盐、更换品种等解决方案;王月兰家的西红柿产量上升,杜立芝又帮助其通过微信群等方式进行销售。
目前,杜立芝团队主动对接各类生产托管服务组织,提供“链式服务”,高唐县各类托管服务面积达到111.8万亩,团队对接服务实现全覆盖。
促升级:“马扎课堂”收获多
借助覆盖全县的“三级网络”,杜立芝和团队又在田间地头开起“马扎课堂”。杜立芝既是党的二十大代表,也是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她将宣讲与服务结合起来,带领团队成员在提供技术指导的同时,把党的声音“传”下去,把百姓民生诉求收集上来。
在开展农技服务过程中,团队成员开展调查研究、精心备课,围绕乡村振兴、惠农政策、农业技术等方面,精心设计理论宣讲内容,因为面对的农村女性较多,团队在宣讲内容中还加入了亲子教育、家庭文明等内容。截至目前,已开设“马扎课堂”400余场次,受益群众5万余人;制作发布惠民利民政策、农业技术服务微视频310个,讲授群众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传播覆盖267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