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版面: 视点评论

农业强起来 农村美起来 农民富起来

——江苏昆山“五百行动”打造乡村振兴新标杆


    歇马桥村整治一新的河道与民宿。

    新华社记者 杨磊/摄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茹希佳

    昆山,江苏“东大门”,毗邻上海,居于长三角内核的中心。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更是一片希望的热土。自2022年10月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以来,昆山全市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决策部署,以统筹推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为抓手,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实施百村共兴、百村共美、百村共富、百村共治、百村共享的乡村振兴“五百行动”,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标杆。

    2023年,昆山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594万元(村均集体可支配收入1262万元),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583元,如今的昆山,农业强了起来,农村美了起来,农民富了起来……

    从土里“刨食”到智慧“掘金”

    流水线全自动水稻育秧、无人机喷洒农药、无人机飞播、无人驾驶机插秧……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总是让人不禁感叹昆山这座城市农业机械化水平之高。

    走进巴城镇高标准粮油生产基地,投资900万元引进建设的水稻集中育秧中心映入眼帘。该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全自动流水线作业,实现了水稻育秧的集约化、规模化、自动化、高效化管理,与传统育秧方式相比优势明显,不仅提高了秧苗的质量,而且节省场地,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一倍以上。”

    “以前种地,一个上午整个人汗流浃背,现在有了现代化的大‘铁牛’,插秧不弯腰,杂草不用薅,施肥不用手,收割不用刀,全程机械化,全是现代化服务的技术活儿。”农民刘阿伯笑着感叹道。

    2022年,昆山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8.5%,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达78.2%。

    在完成从传统的耕作方式到机械化现代农业的进化后,昆山又将目光锚定在智慧农业的发展上。多年来,昆山以信息化抢占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制高点,率先建设了昆山智慧农业农村管理系统“11NX”平台,创新设立农业19类186组3000项数据标准,构建了系统性、综合性和灵活性的农业农村数字化“大脑”。

    从“土味乡村”到“品质乡村”

    曲径幽深石上,袅袅炊烟树外,流水人家桥畔……走在千灯镇歇马桥村的石板街上,是一种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感受。

    近年来,歇马桥村以“新旧交融、重塑风貌”为目标,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古村保护与旅游设施更新整治,逐步形成了粉墙黛瓦、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小桥流水的田园风光。

    众多和美乡村的背后,是昆山匠心独运、大刀阔斧开展特色康居乡村、特色宜居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如今的昆山乡村,无害化公厕改造已实现全覆盖,行政村双车道四级以上公路通达率、农村垃圾集中收运处理率达100%。

    在此过程中,昆山不断激发农民主动参与的动力,在全国首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考核激励机制,实施家庭积分制、星级庭院评选和“黑榜村”转化帮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

    从“职业”农民到“体面”农民

    说起蟹专家许玉凤,巴城几乎无人不知,然而,刚从事蟹养殖时她也曾是“门外汉”。许玉凤一边虚心请教周边养殖能手,一边积极参加昆山市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功夫不负有心人,许玉凤的养蟹技术提高神速,养殖效益也节节攀升。

    在昆山,像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还有很多:有爱上园艺,播撒一路芬芳的殷勤;有“世外桃源”的快乐农夫陈跃青;有巾帼产业带头人田静……据昆山市职业农民培育指导站负责人介绍,昆山持续推进新农人培育的制度框架体系建设,实现前端有政策引导,后续有制度保障,累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2191人。

    农民有体面,小康才全面。下一步,昆山将进一步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比速度、拼质量,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舞台上敢担当、勇作为,努力走在现代化建设与高水平共同富裕新征程前列。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