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李熙爽
近年来,吉林省民政厅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探索工作模式、汇聚各方力量,不断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体系,用实际行动帮助困境儿童幸福生活、健康成长。
据悉,为了做好困境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吉林省民政厅探索“社工+儿童主任”精准关爱模式,积极培育、引导和规范社会组织参与关心关爱服务工作,手把手带领社会组织同基层民政局对接,解决社工下乡等难题,在生活、监护、教育、心理等多方面为全省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帮助与服务。
几年来,全省县以下从事儿童工作的社工机构从无到有,省厅直接推动培育了其中10个,还有机构于2023年受民政部委托负责独立评估江西、河南两省示范县创建工作;全省儿童福利领域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县(市、区)从无到有,陆续有21个民政部门开展此项工作。省厅先后编印发放《儿童主任工作手册》《儿童潜在风险识别技巧》《未成年人保护案例汇编》,进一步提升基层儿童工作者能力水平。
2023年吉林省设立了省级示范性培训和评估督导项目,深度支持社工机构为基层关爱服务体系赋能,首批服务16个县(市、区),服务内容包括资源链接、能力建设、心理干预、权益保护、法律服务、社会调查、社会观护、教育矫治、社区矫正、收养评估等。计划到2025年,项目覆盖全省。
下一步,吉林省民政部门将在履行好兜底职责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统筹谋划,推进制度建设。一是主动学习研究。与相关科研机构协作,发挥专家智库作用,为即将开展的儿童心理关爱服务和流动儿童保护工作的政府决策提供有效智力支持。二是推进制度建设。总结相关活动经验,针对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等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组织专项调研,推进制定跨部门、跨领域、管长远的规划和措施。三是持续宣传引导。抓住寒暑假和六一国际儿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月”活动。常态部署《未成年人保护法》宣讲进村居、进工地等活动,突出对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和未成年人父母及其他监护人等重点对象的宣传发动,积极选树“最美儿童主任”等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特殊困难儿童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