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韵曦
近年来,短视频平台孕育和催生出174个新职业,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围绕这一现象,聚焦这一领域的女性从业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展开对话,张成刚肯定了短视频直播在催生新职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女性在其中所展现出的独特价值。
记者:您认为短视频直播平台对于创新就业方式、拓展就业渠道等产生了怎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领域?
张成刚:当前,“短视频+直播”已成为一种商业形态,对我国现有经济和商业模式带来较大改变,特别是催生了一些新职业。其中最典型的是互联网营销师,也就是“直播带货”,另外还有“直播带岗”等,产生这么多新的商业模式,是我们在最初设立互联网营销师这一职业时没有想到的。
直播带货已经开始颠覆企业营销的基本模式,很多企业通过“短视频+直播”辟出新的发展路径,极大改变了整个市场运行的生态;直播带岗也成了蓝领招聘非常重要的一种模式,成为招聘行业发展的一条新赛道;短视频、短剧这一新模式的出现,也极大带动了曾一度处于闲置状态的影视拍摄基地,包括周边的餐饮、住宿等。从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这种新业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消费等,未来也可以预见,短视频平台还将在电商、社交、本地生活等方面发力,催生更多新职业。
记者:您如何看待直播带货在助力女性就业创业方面的作用?
张成刚:我们研究发现,从直播吸粉的角度来说,女性展现出了较强的共情能力。直播吸引人的一大原因是能提供情绪价值,而女性擅长感知和表达情绪。所以在这一职业上,女性发挥出了天然优势。直播带货又是未来企业营销、商品销售、电商发展的重要赛道,随着这条赛道规模不断发展,女性在其中的从业规模、发挥的价值将越来越大。
乡村振兴中,很多返乡创业女性都在利用短视频平台销售商品。我们在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调研时发现,村里一半以上劳动力都是留守妇女,她们早上在地里一边干活一边直播,向更多人展示劳动成果,从而扩大农产品销路、进而提升收入。在她们看来,“手机是新农具,直播是新农活儿。”
总体上看,“短视频+直播”是适合女性的职业,女性借助它能绽放出更大价值。
记者: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课题组调查表明,约九成青年愿意尝试数字生态新职业。对于想尝试这一新职业的青年,您有哪些建议?
张成刚:尝试这一新职业,最重要的是找到差异化。“短视频+直播”的基础理论就是“人货场”理论。对于青年来说,关键要有创新思维,要在“人货场”三方面分析自己的优势地带,把优势通过直播扩大,才能获得理想成绩。
前不久,我在一篇文章中分析比较了网络直播和外卖骑手的收入,通过一个直辖市的数据发现,主播月均工资比外卖骑手低6.8%,引发了“主播收入不如外卖员”的热议。直播的特点是“头部效应”明显,“尾部主播”粉丝量小,收入就上不去。所以大家一定要找到创新点,找到自己的特殊价值所在,才能有流量、有粉丝,得到更好的回报。
当下,在乡村振兴队伍中,能操作数字工具的主要还是年轻人、大学生,所以年轻人要有情怀,积极尝试、投身其中,既能创造自身价值,也能用这样的新模式带动村民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