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一件伤心事,这时候人内心脆弱,急于寻找心理安慰和寄托,还有不能接受爱人离开的现实,企图通过各种方法求复合。于是,一些机构和个人就看准这个商机,打着能够“帮人复合,让爱人回心转意”的噱头,大赚分手钱。
■ 董公子
“断肠人”花钱买复合
在某购物网站上输入关键词“分手合和”,瞬间出来上万个搜索结果,价格从十几元到上万元不等,排名在前的商品当月的销量都在1000以上。这是什么商品?作用是什么呢?
点开一个名为“求复合前任和合分手挽回失去和好如初定制”的商品,详细页的介绍非常隐晦,只有一张图片写着“可视频、从业25年”,但是商品评价页面,每条留言都非常具体:
“已经分手快三个月了,我还是喜欢他没放下,能试的方法都试了一遍,纠缠、小作文、断联,什么都做了,但是似乎都没有用,我一直走不出来。逛淘宝的时候偶然间看到师傅的和合符,我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下单了,师傅人很热情,有问必答,我们真的神奇般又联系上了,是他主动找的我,我真的太开心了,太感谢师傅了。”
“希望***不再提离婚,和婚外的人断干净,踏踏实实和我过日子,感谢师傅,收到符后心里踏实多了”……
很明显,这是“和合符”链接,买家把评价区当作心诚许愿和还愿的地方。笔者向店家咨询,得知请符需要两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和照片,收到符后放在枕头下,7天内起作用,“对方会总是想起你,忍不住联系你”。当笔者表示再考虑考虑时,店家说:“闹矛盾或者分手后,越快请效果越好。”随后,笔者先后联系多家店铺,需要的个人信息差不多,有的还需要对方详细住址,商品作用也类似。在页面下面“问大家”的反馈中,笔者注意到有大量买家留言说“没有用”“一点儿效果没有”。
“如果不起作用怎么办?”面对笔者的顾虑,店主回复:“每个人的情况和缘分不同,分手原因也不一样。情况复杂的需要单独做法事。”法事的价格从5200元至28800元不等。
这么高的价格,会有人买单吗?是的,人还不少。小薇就是其中一个,2023年初和男友分手后,小薇一直心存遗憾,时不时便在网上搜索“如何和前男友复合”,想看看别人都用了什么方法。这期间,一条“复合经验贴”吸引了她的注意。文中介绍自己也曾在分手后极度伤心,直到请“感情复合大师”做“法事”后,顺利和前任和好,现在二人非常甜蜜。小薇觉得文章内容正对自己的情况,立马私聊了这位“网友”,对方很“好心”地分享了店铺信息。
网友推荐的“大师”十分热情,表示只要付3688元,就能帮助小薇完成心愿。一心求成的小薇想也没想就付款了。过了几天,“大师”发来一个视频,说是专门为小薇做的“法事”,接下来只要耐心等待就行。可日子一天天过去,小薇和前男友的关系没有任何进展,她再次找到“大师”,“大师”告诉她需要再做“加强法事”8888元,能量更强作用更快。为了让小薇放心,“大师”让小薇加他微信,他的朋友圈全都是顾客感谢和反馈的微信截图,“和好了,谢谢师傅!”“师傅,我们要结婚啦!”这下,小薇又相信了,结果可想而知,不仅依旧没能与前男友复合,1万多元钱还打了水漂。
警惕“情感挽回”骗局
上面说的不是个案,近年来全国类似案件时有发生,但由于受骗者将这类方式当作“最后一线希望”,对显而易见的“骗局”视而不见,报案者寥寥无几。有的受害者直到警察找上门,还不相信自己被骗。2022年,浙江省象山县检察院就曾以涉嫌诈骗罪对王某提起公诉。众多受骗者中,一位李女士为“复合感情”先后给王某陆续转账50多笔,金额高达31万余元。
值得注意的是,被骗期间,民警曾监测到李女士账户异常并赶至其家中进行反诈宣传,但由于李女士对“大师”深信不疑,还担心“说出去就不灵了”,所以没有告知民警实情,导致后面损失越来越大。
除了上面这类“大师”,还有一种看起来更专业的情感挽回“导师”,更容易令人上当。他们的模式往往以团队形式出现,首先是广撒网,在社交平台上诉说自己失恋文案的帖子下面留言:“我原来和你一样,但得到某位老师的帮助后,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问题,感情真的好了起来。原来谈恋爱真是门科学。”并附上老师的社交账号。“愿者上钩”后,销售助理负责了解你的情况并推荐适合的套餐,宣称“只要按老师教的去做,百分百复合,老师都是辅导过上万人的”。缴费后拉进群,此时“老师”出现,教一些所谓的话术或是概念。
笔者与曾在情感挽回机构短暂任职的陈先生取得联系,他说:“其实,在网上看一两套情感课,学会几个专业术语,就能唬住人了。很多时候对方只是心慌,需要有人陪伴,给他支持。”至于承诺的百分百“成功率”,他表示:“这是个概率,本来分手也有一半的可能性复合嘛,那客户就会觉得你真有本事,再帮你介绍更多人。就算真复合不了的,原因也很多,可以归因到客户的前任或者客观情况上,劝其放弃。”
据陈先生介绍,一开始以为自己进的是正规心理机构,出于对专业感兴趣便想边工作边学习,入职几个月后发现公司没有老师全是销售,同事中有之前卖玉器的、卖咖啡的,就是没有学心理学的。“我就赶紧离职了,觉得这么搞不行,骗人。”
据媒体报道,曾经有消费者在这样的机构花了十几万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要求退款,有关部门介入后发现所谓的“导师”平时无正当职业,只是在刷视频过程中,看到网上有很多人发帖寻找和前任复合的方法,就想以此方式骗钱。其行为已经构成诈骗。这些情感机构善于利用失恋者心理脆弱的特殊时期,采用试探、利诱、话术等操作套路,打着心理咨询服务的幌子收取高额费用。通过服务过程的攻心与套路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消费者深信不疑,越陷越深,深信“再努努力就成了”。
情感赛道亟待规范
近年来,随着人们婚恋择偶、感情关系的多样性,婚恋情感市场不断扩大。情感赛道成为一些个人或机构赚快钱的生意,并随之衍生出一条颇具规模的灰色产业链:小三劝退、搭讪技巧、婚姻挽回、恋爱教练……各种门类层出不穷,似乎情感关系中出现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交一笔钱得到解决,而且钱交得越多效果越好。这其中,很多所谓的“大师”“专家”套路并不高明,为什么仍然有大量的人趋之若鹜、愿意买单?
“因为恋爱在某种程度上会让人成瘾,失恋则是戒断。许多机构正是利用失恋人群难以戒断的心理,在其分手后身心都无法适应亲密关系消失的情况下,给客户以挽回的盼头,吸引失恋者。”心理专家、婚姻家庭高级咨询师高飞表示, “有些消费者内心也不是真的完全相信这些方式,但是他把这当作救命稻草,抓住不想松手,所以会一直不断投入金钱。”
层出不穷的情感挽回机构和商品,亟待网络销售平台、社交分享平台和监管部门齐抓共治,避免更多消费者上当受骗。需要从源头上加大对此类商品和机构、从业者的审查和审核,严格对相关宣传的监管,杜绝夸大结果、误导消费者等不良行为,同时,监管部门要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对有违法违规行为的机构进行处罚,形成威慑力。“目前情感市场上的种种乱象已经引起业内重视,婚姻家庭咨询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正在制定过程中,未来将实现持证上岗、能力分级。”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婚姻婚恋服务委员会副总干事夏天说。
“专业的心理咨询,不会以挽回为结果导向。当然不排除,通过系统分析和训练,来访者的心态和看问题的角度发生了一些变化,或者对自己情绪的接纳和表达能力都增强了,恰好对关系起到正向作用。但不会有心理咨询师打包票说,我可以让你的爱人回心转意。”高飞提醒失恋者注意分辨,“而且心理咨询的价格也是透明的,不会一直加码收费。”他表示,失恋后要正视自己的伤心难过,因为每个人失恋都会经历类似过程。可以多和自己的亲友在一起,或者通过锻炼、旅游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如果确实觉得通过个人努力很难走出来,一定要找正规机构的心理老师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