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PDF版下载

版面: 要闻

内蒙古五原县“土地托管”托起巾帼致富梦

“灯笼红”映出日子甜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永钦

    位于内蒙古河套平原的五原县是“黄河至北”,一马平川、一望无际。慷慨的黑土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质朴的五原人。母亲河的滋养,让一个个巾帼带头人书写出精彩的人生篇章,成为河套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月11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走进内蒙古五原县胜丰镇新丰村三组张美珍种植“灯笼红”香瓜的大棚,这里嫩绿的秧苗正在疯长。张美珍是村里的种植大户,也是昊亿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3月份就能上市了,像这样的大棚,我家有十六七个。香瓜3个月一茬,一年能种两茬。去年卖了将近100万斤,一个大棚收入近10万元。”张美珍自豪地说。

    “灯笼红”香瓜因为口感甜,近年来成了五原县的明星农产品,一斤卖五六十元左右。“我1995年嫁到村里就开始种香瓜了,靠我和丈夫根本忙不过来,必须得雇人,最多的时候得雇十多个人。我们村几乎家家户户种‘灯笼红’,这几年行情好,很多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张美珍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五原县妇联积极动员广大妇女参与到“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中,组织学习培训,让妇女掌握技能;利用妇女微家、巾帼创业示范基地、合作社等,鼓励妇女发展特色养殖、特色种植、订单种植等产业,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和增收致富。

    五原县妇联主席王慧说:“目前,我们农村妇女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64个,建成自治区巾帼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个。涌现出一批创业能手,带动3000多名妇女发家致富。”

    内蒙古加农炮食品有限公司位于隆兴昌镇迎丰村县甜糯玉米产业融合示范园的大路边,“加农炮”三个字非常显眼。“当初公司起名字时,就想到了一款很火的游戏,里面的玉米就叫加农炮,很厉害。所以我做鲜食甜糯玉米就起了这个名字。”站在自己偌大的厂区,刘艳萍坦陈,自己的压力不小,因为村里将近一半的土地被公司流转,很多村民就近在公司打工。

    车间里,工人们正在把真空包装后金黄的甜糯玉米,发往全国各地。刘艳萍告诉记者,眼下,喜欢吃玉米的人越来越多。公司还开发了“玉米须茶”“玉米粒”“玉米盒饭”等产品。年包装储配鲜食甜糯玉米1000万棒,产值可达4000万元,土地流转带动当地100多名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务工收入达100万元。

    2018年年初,在镇、村干部的支持下,刘琴流转了五原县新公中镇光胜村的2430亩土地,建起了蒙徽缘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家住光胜村一组的妇联主席莫秋兰高兴地说:“家里种着100多亩地,从2021年开始利用半托管模式和蒙徽缘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省心、省力,也不耽误我在村里的妇女工作,闲暇时养点儿牛和羊,一年下来收入非常可观。”

    “农民种地不下田,春天就能先得钱,打工又能挣份钱。”光胜村七组的杨振义说。选择全托管的农户,每年年初就能领到土地流转费,自己当甩手掌柜还能打工、学习、创业。

    “土地托管”托起了农民的致富梦,截至目前,刘琴的蒙徽缘农民专业合作社已集中流转土地7520亩,涉及342户889人,使3000多农户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户均增收3万多元。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